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正常人扩展高频听敏度 ,观察扩展高频听力随年龄增加的细微变化。方法 :用意大利Amplaid - 4 6 0型听力计 ,频率范围 8~ 18kHz。测试正常人 12 8人、2 5 6耳 ,17~ 5 0岁 ,男 92人 ,女 36人 ,其中17~ 2 9岁 90人 ,30~ 5 0岁 38人 ,12 5Hz~ 8kHz纯音各频率听阈≤ 2 0dBHL ,声导抗测听正常。以 5岁为一年龄段分 5组进行分析。结果 :1 正常年轻人 (17~ 2 9岁 )高频听阈总的趋势是随频率提高 ,听阈逐渐增加 ,出现率逐渐下降 ,在 14kHz以上频率更为显著 ;2 正常人 17~ 19岁、2 0~ 2 4岁、2 5~ 2 9岁、30~ 34岁、35岁以上各年龄组间 12、14、16、18kHz听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年龄增加听阈逐渐提高 ,高频听阈出现率逐渐下降 ,随频率增加各年龄组差距逐渐明显 ,14kHz以上频率最为明显。结论 :人耳的老化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随年龄增加听阈提高。频率越高受影响越明显。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结果可反映耳蜗亚临床病理状态 ,有利于早期发现听觉感受器病变 ,可用于临床监测耳毒性听力损失和早期诊断梅尼埃病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导一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并进行听力学检测。方法:对家系进行纯音测听、摄全身骨骼X线片,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结果:家系4代24人,听力下降4例7耳。其中传导性聋3例5耳,混合性聋1例2耳。听力下降发生年龄最小5岁,随年龄增加。骨导听力逐渐下降,听力损失加重,出现混合性聋。其中有蓝色巩膜、骨折、传导性聋3人,蓝色巩膜、传导性聋3人,仅有蓝色巩膜1人。骨折幼年发病,多发生在四肢管状骨及锁骨,1例后遗畸形。结论:家系疾病连续多代遗传,符合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外显率较高,属综合征性遗传性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1~2000年收治的48例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44例术后均行放疗,其中2例加行化疗。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25例健在无肿瘤复发(52.1%);3例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带瘤生存(6.3%);2例死于其他疾病(4.2%);14例死于原发病(29.2%),4例失访(8.3%),按死于原发病局部复发计算。TUNEL结合PI及HE染色检测肿瘤细胞自发性凋亡情况。Log-rank进行生存率的比较,Cox回归进行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8例肿瘤标本中44例(91.67%)发现凋亡细胞,早期肿瘤(T1、T2)凋亡指数高于晚期(T3、T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I中位数2为界将48例鼻腔鼻窦肿瘤分为高AI(AI≥2)和低AI组(AI<2),高AI组(AI≥2)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均高于低AI组(P<0.05)。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临床检测肿瘤治疗前的凋亡指数有可能成为临床上用来筛选具有高复发和死亡风险性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复方樟柳碱治疗眼肌麻痹操作与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马秀娟,王浣沙,孙玉蕊复方樟柳碱能改善眼的微循环,提高视功能,临床证实能治疗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及脉络膜病变[1]。我科1992年1月至1993年7月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眼肌麻痹39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TA克隆技术构建含中国人常见GJB2基因突变片段的载体,为构建突变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提供基础。方法首先利用定点诱变法在体外构建235delC.299-300delAT和176del16bp绿色荧光蛋白非融合载体,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扩增突变基因片段,然后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到TA载体上,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和测序法鉴定重组质粒序列正确性。结果用限制性内切酶法和测序方法证实扩增片段为目的片段。结论成功地构建了235delC、299-300delAT和176del16bp突变基因片段TA克隆载体,为构建突变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进一步研究突变致聋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人常见三种GJB2基因突变(c.235de1C,c.299-300delAT,and c.176-191de1(16)bp)的亚细胞定位和致聋机理。方法用MegaTran 1.0将GJB2野生型和三种突变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转染48h后用红色ER-TrackerTM复染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转染野生型质粒后可见细胞膜上出现点状或线状绿色荧光,三种突变融合蛋白质粒转染后均可见HEK293细胞质中有弥漫分布的绿色荧光,而胞膜上没有表达;转染突变质粒的细胞用ER-Tracker TM复染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红色和绿色几乎完全重叠,提示上述三种突变蛋白没有出现在细胞膜上,而是滞留在内质网中。结论中国人常见三种GJB2基因突变没有到达细胞膜上形成缝隙连接,而是滞留在细胞内质网中,提示过多的突变蛋白可能通过诱发内质网应激以及后续的内质网应激相关细胞凋亡导致耳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中国人常见GJB2基因突变c.235deIC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HEK29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人c.235deIC的HEK293细胞系.方法 将pCx26-EGFP和pCx26-235deIC-EGFP转染HEK293细胞,24 h后加G418筛选两周,使用FCM分选GFP阳性细胞,继续培养.蛋白免疫印迹检测GFP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显示稳定转染人pCx26-EGFP和pCx26-235deIC-EGFP的HEK293细胞都能够检测到GFP的蛋白条带,显微镜下可见稳定表达基因的HEK293细胞普遍表达GFP.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中国人常见GJB2基因突变的HEK293细胞系,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9.
前列地尔配合早期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配合早期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发病1周内的突发性耳聋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纯音测听、耳鸣、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纯音测听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耳聋、耳鸣和眩晕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9.8%、89.3%、93.8%,对照组分别为76.6%、76.9%、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配合早期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青年人高频测听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耳能听到 2 0~ 2 0 0 0 0Hz的不同频率的声音 ,常规纯音测听测试的频率范围只包括 0 .1 2 5~8.0kHz。有许多原因使常规测听没有将 8kHz以上各高频频率包括在内 ,但高频测听在监测耳毒性听力损失、老年性听力减退、噪声性听力减退等中有重要价值。由于所用听力计和耳机各异 ,测试方法也不统一 ,测试结果不尽相同。本文对青年人进行高频测听及其意义予以报告。1 对象与方法测试对象为正常青年人 3 9例 (78耳 ) ,男 3 5例 ,女 4例 ;年龄 1 7~ 3 8岁。均无慢性疾病及耳疾史 ,无暴露噪声及应用耳毒性药物史 ,无长期戴耳机史 ;0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