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整体护理深入开展的相关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青岛市某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结果 影响整体护理深入开展的因素,有护士自身的因素及医院支持保障系统的因素。护士自身因素:护士思想观念转变滞后,整体护理相关知识缺乏。护理工作模式转变滞后以及缺乏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等。医院支持保障系统的因素:后勤保障滞后及医院领导协调作用不到位。结论 建议护理管理者根据整体护理对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的内在要求,加强护理队伍自身建设,搞好地激发护士自觉的投入到护理改革当中,发挥护理部的组织协调能力,调动后勤保障系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的主动的投入到整体护理工作中去,促进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患病流行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干预措施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选取甘肃省3个调查点共4917户居民,完成4229份样本人群的调查,通过入户面对面访谈的形式,用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结果食源性疾病加权月患病率为6.57%(95%CI=5.84%~7.30%),病例就诊率为70.67%(95%CI=65.29%~76.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季度、监测点对食源性疾病患病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季度以及地域等因素对食源性疾病患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5-200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有效的防治对策,制订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全省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全省共发生布鲁氏菌病病例61例,发病率为0.23/10万,全省范围均有发病,主要分布在25个县区,且人、畜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布鲁氏菌阳性感染者。结论2005-200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我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现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策,对62个建设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省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管理较为薄弱,今后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对2015—2018年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大气PM2.5中的10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浓度进行检测,分析污染物浓度及其变化趋势。方法2015—2018年分别在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两个监测点采集PM2.5样品662份,检测其中铅(Pb)、砷(As)、汞(Hg)、镉(Cd)、铬(Cr)、锑(Sb)、锰(Mn)、镍(Ni)、硒(Se)和铍(Be)10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浓度,并分析不同监测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和不同月份变化趋势。结果2015—2018年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PM2.5中Pb含量中位数分别为45.30和37.20 ng/m^3(χ2=4.80,P<0.05),Mn含量中位数分别为32.04和23.37 ng/m^3(χ2=21.28,P<0.05),Be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05和0.07 ng/m3(χ2=11.57,P<0.05),其余7种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8年PM2.5中10种元素含量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城关区2018年较2015年下降了47.66%,西固区2018年较2015年下降了43.79%;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Pb、Mn、As,在城关区样品中2018年较2015年分别下降52.93%、47.00%和49.37%,在西固区样品中2018年较2015年分别下降46.87%、47.49%和41.98%,其余7种元素含量2018年较201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季节间除Ni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季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两区月均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Sb、As、Pb、Mn、Cd、Ni、Se、Hg及Cr均以11月至次年2月浓度较高,Ni元素在城关区和西固区样品中又分别在7月和8月出现较高值;在西固区的样品中Hg又在6月出现较高值;Be在较少月份检出,其中以2月、10月和12月检出浓度相对较高。结论2015—2018年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PM2.5样品中10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污染物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兰州市空气中PM_(2.5)监测成分进行研究分析,目的是发现主要污染成分和污染季节,为政府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分别在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2个监测点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分析大气细颗粒物(PM_(2.5))及四种水溶性无机盐的含量,并对季节性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城关区和西固区的PM_(2.5)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32,P=0.053),再分别对各个区四个季度的四种离子含量进一步统计分析,城关区PM_(2.5)中硫酸盐在四个季度含量无统计学意义(HC=9.793,P=0.020),含量在10.9~15.5μg/m~3之间,其他3种离子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关区硝酸盐冬季最高,为11.8μg/m~3,秋季最低,为2.80μg/m~3;氯离子春季最高,为4.62μg/m~3,夏季最低,为2.12μg/m~3;铵盐春季最高,为1.09μg/m~3,秋季最低,为0.099μg/m~3。西固区PM_(2.5)中硫酸盐在四个季度含量无统计学意义(HC=10.841,P=0.013),含量在11.5~15.7μg/m~3之间,其他3种离子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西固区硝酸盐冬季最高,为15.6μg/m~3,夏季最低,为2.32μg/m~3;氯离子冬季最高,为5.28μg/m~3,夏季最低,为2.10μg/m~3;铵盐春季最高,为1.13μg/m~3,夏季最低,为0.12μg/m~3。结论 2015年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PM_(2.5)中四种水溶性无机盐含量无明显差异,但是两个区中四种水溶性无机盐离子除硫酸盐外其他3种水溶性无机盐离子季节性变化明显,整体春冬季高于夏秋季,污染水平有差别。需要我们重视不同季节大气污染,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区域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手术室医务人员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区域化管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管理)各15例,评估两组护理质量与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器械供应及时、基础管理、服务态度与手术室管理评分均高,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也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区域化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水果中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DCTs)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方法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酯,DCTs)类农药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经SnCl_2-HCl酸化分解成二硫化碳(CS2),用自动顶空装置直接进样,气相色谱uECD检测器测定CS2的含量,从而间接得到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DCTs)的含量。结果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3.86%~90.33%,RSD为1.11%~2.58%,方法的检出限为0.02 mg/kg,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结论该方法可广泛用于水果中DTCs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甘肃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的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评估该省各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质量。方法 选择2019—2021年间参加甘肃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间比对的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物、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化学物,生物材料中金属类化学物,以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水平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1年参加比对项目共272项,上报242项,合格220项,合格率为90.9%。工作场所中空气中有机物、金属、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中金属,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水平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1.4%、88.6%、97.9%、92.9%、80.8%。甲级、乙级机构间、公立、私立机构间的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中考核项目的合格率和参加机构数逐年上升,合格率从82.69%上升至93.48%,机构数量也从13家升至28家。结论 甘肃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实验室检测水平较高,但实验室检测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仍有待提高,应加大对各实验室的投入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