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 MicroRNA-21(miRNA-21)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信号通路中的机制。方法选择20只 SD 雄性大鼠,分为 UUO 组和假手术组(Sham 组),分别于建模后第3天、第7天各采集每组5只大鼠肾脏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变化,采用 Masson 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价肾组织纤维化,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中 TGF-β1、Smad3、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第3天和第7天 UUO 组肾脏组织中 miRNA-21与 Sham 组比较均升高(P <0.01),7 d UUO 组肾组织中 miRNA-21与3 d UUO 组相比升高(P <0.01)。建模后3、7 d UUO 组 Masson 染色纤维化评分、TGF-β1、Samd3、α-SMA 及 Col-Ⅰ蛋白阳性表达面积较 Sham 组升高(P <0.01),以上指标7 d UUO 组较3 d UUO 组比较表达增强(P <0.01)。UUO 组肾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与肾间质纤维化评分正相关(r=0.888,P <0.01);肾组织 miRNA-21与 TGF-β1、Smad3、Col-Ⅰ、α-SMA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799、0.849、0.882、0.896,P <0.01)。结论UUO 大鼠肾组织中 miRNA-21在建模后表达上调,且间质纤维化程度越重表达越高,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可能是通过上调 miRNA-21从而介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是2022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首次提出的1类具有明确驱动基因的肾癌病理亚型。其中以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RCC)和SMARCB1基因缺陷型肾髓样癌为代表的肾癌亚型具有高侵袭性和高致死性等临床特点,极易出现早期转移,故称为高侵袭性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该类肾癌亚型的发病率低且缺乏相关机制研究,目前临床仍无标准治疗方案。针对原发病灶或者转移病灶的减瘤性肾切除手术均是在全身系统化药物治疗下进一步改善转移性肾癌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但针对高侵袭性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外科治疗的策略及其价值尚不明确,值得深入讨论和思考。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高侵袭性特殊分子特征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改善提供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SSIGN、Leibovich、UISS 3种预后预测模型对临床非转移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1999~2012年间行手术治疗的1 202例临床非转移肾细胞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将其临床及病理参数带入SSIGN、Leibovich、UISS 3种肾细胞癌预后预测模型计算其预后危险度。通过计算3种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AUC在0.50~0.70为低区分度;在0.71~0.90之间为中等区分度;而>0.90则为高区分度。了解3种预测模型对不同分期、分级的临床非转移肾细胞癌的预测强度。  结果  1 202例临床非转移肾细胞癌患者中局限性肾细胞癌1 030例,局部进展期肾细胞癌172例。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3.02月,其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87.6%,不同分期、分级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ISS、SSIGN及Leibovich评分系统对于局限性肾细胞癌总生存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667、0.785、0.758,而3种模型对于局部进展期肾细胞癌的预测精度均在0.6以下。  结论  3种预测模型中SSIGN预后评分系统在本研究验证中有一定预测价值,但对于进展期肾细胞癌患者,现有预测模型区分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移植中心移植肾组织穿刺活检的穿刺指征及病理学类型和特点,评价移植肾组织活检的安全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629位患者共773例移植肾穿刺活检资料。结果肾穿刺成功率100%,术后移植肾周小血肿9例(1.2%),肉眼血尿33例(4.3%),腹痛1例(0.13%)。穿刺指征:单纯蛋白尿205例(26.5%),不明原因的血肌酐升高187例(24.2%),蛋白尿合并血肌酐升高313例(40.5%),肾移植术后无尿/少尿53例(6.9%),程序性肾组织活检15例(1.9%)。病理类型:正常21例(2.7%);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179例(23.2%),抗体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51例(6.6%);T细胞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205例(26.5%),抗体介导的慢性排斥反应43例(5.6%);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药物中毒41例(5.3%),急性肾小管坏死29例(3.7%);复发/新发性的肾病11例(1.4%);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病(HBVGN)9例(1.2%);临界性病变39例(5.0%);其他145例(18.8%)。结论移植肾活检安全性高,对肾移植术后肾疾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能指导临床治疗并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临床中应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