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对疳疾的论治文短义深,所提治疳九妙法蕴藏着深奥的学术思想。本文从脾胃学说、升降出入学说、营卫学说等方面进行了阐发,以期能发掘其学术渊薮,指导学术研究及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作者刘一明,生卒年月不详。号悟元子,别号素朴散人。乾嘉时山西曲沃人。清代道士。家累万金,弃而学道。研究气功养生之理。擅长医术,从学者众多。著有《阴符经注》、《参同直指》、《悟真直指》、《修真辨难》、《修真九要》、《神室八法》等,此次节选于《道书十二种》。内容提要:《神室八法》系刘一明尽其生平所得而著的有关养生之道的专著。书中把养生之道概括为刚、柔、诚、信、和、静、虚、灵等神室八法。亦  相似文献   
3.
《滇南本草》的炮制法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中药炮制的诸多方面,如修治、火制、水火共制等。其炒、焙、煨、煅、炙、烧灰、浸润、蒸、煮、炖等既有传统中药的炮制法,又有民族民间医药的特色,是云南人民用药经验的结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就《滇南本草》中对风症的治法,从祛风活络法、涤痰熄风法、平肝熄风法、清热风法、通窍开闭法、培元熄风法等几方面进行了归纳阐述,该书治风法紧紧扣住了风症虚、风、痰、热、瘀、滞等主要病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其用药简练,常用药简练,善于用酒,以体现了民族药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文中指出六欲七情,感物丧志、饮食寒热、与事交战等人事活动是耗损人体元阳神气,造成疾病及早夭的重要原因。论述了气功修炼,河车搬运、三田和会、精气神相交,炼成金丹的基本原理。列举了一系列简便易行的功法,并指出其功法所具有的祛邪扶正、延年益寿等功效。  相似文献   
6.
认为中药的开展要以中医辨证论理论为指导,符合中医用药法度,才能发挥出其应有效力,而当代医家有效的临床经验是中药新药开发之源泉。生产,科研,临床几方面精诚合作,将为中药新药开发开创一个新局面。中药开发,要采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已故云南名老中医、原云南省卫生厅付厅长戴丽三老医师,学识渊博,造诣精深,除继承其父戴显臣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外,对四大经典和历代名家著述、医案,都有深刻的研究,学有心得。临证一丝不苟,从不固执一家之见,强调从病人实际出发,先议病,后议药,有是病,用是药。认为病有千变,治方亦要有千应。在他四十多年的临证工作中,以其精湛的医术,使不少险恶重证患者得以转危为安,在我省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由于其经验丰富,临床疗效高,制方严谨,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便于学  相似文献   
8.
厥证是《伤寒论》中的严重证候,仲景十分重视,在《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条中论及厥证者就有四十八条,约占全书的九分之一,其方一十六首,约占一百一十三方的七分之一。其论述大多见于少阴、厥阴篇中。众所周知,少阴主先天心肾,为人体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9.
苦味和辛味属药物五味之一。药物的寒凉温热、辛甘酸苦咸四气五味是古代医家对药物性能的高度概括,是千百年来临床经验的结晶。四气五味的配伍运用是中药复方组方的重要规律。它们之间的纵横交错的配伍运用,使方剂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协同效应,以治疗临床千差万别的病证。四气五味之中,苦辛合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各种外感、内伤疾病治疗中经常出现。笔者在临床中也经常运用,认为此法对恢复气机的升降出入具有重要作用,在临证时具有广泛的意义。兹论述于下,以抛砖引玉。一、辛开苦降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精神,同一肾盂肾炎的疾病由于患者体质强弱,疾病的新久等方面的差别,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证情,治疗也就随之而异,我在临床中,对于其中的脾虚湿盛型常以加味四芩汤治疗收到一定疗效,将几点体会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