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冠脉介入、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长期疗效。方法:对114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1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和16.7%,再住院率分别为13.6%和33.3%;3年随访时介入纽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1%和22.9%,再住院率分别为16.7%和33.3%.生存率分别是98.5%和95.8%。结论:介入治疗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提高生存率,更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PCI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方法经桡动脉PCI280例、经肱动脉PCI208例、经股动脉PCI180例.观察三组手术穿刺成功率、术后卧床时间及血肿的发生等. 结果 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与股动脉组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血肿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减少(P<0.05);三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经桡动脉、肱动脉行PCI安全、经济,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4.
例 1 男性 ,40岁 ,因劳力性心悸、胸闷 13年入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于 1993年 4月 13日局麻下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术前心电图正常。术中当球囊进入二尖瓣口即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 ,心室率 180bpm。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5 0mg ,无效。球囊回退左房 ,再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10 0mg ,室速仍未终止 ,遂依次使用 2 0 0 ,30 0和 36 0J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均无效而终止手术。其间心室率波动在 16 0~ 180bpm之间 ,但血压正常 ,神志清楚 ,送回病房后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 ,以提高心室致颤阈值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56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68枚,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行PCI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总结经肱动脉冠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198例患者治疗与护理。结果经肱动脉冠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与桡动脉一样优于股动脉路径。结论经肱动脉冠脉造影术及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心肌梗死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38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介入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介入组118例,药物组120例。观察术后心脏病复发率、再次住院率、生存率。结果 1年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病复发率分别为20.3%和35%,再次住院率分别为25.4%和40%;2年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病复发率分别为21.2%和35.8%,再次住院率分别为24.6%和38.3%;3年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生存率分别是95.8%和90.8%。结论心肌梗死介入后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能明显降低近期心脏病的复发率,降低再次住院率。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最重要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本身即为不稳定性血栓事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及时、有效、持续开通靶血管,缓解心肌缺血,缩短住院时间。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重,行PCI的风险高,术中并发症多。为更好地做好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现将我院1997年9月至2005年6月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以往多发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增加,发病和死亡年龄前移,自然预后差,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目前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能挽救缺血半暗带、促进闭塞血管再通、使脑组织血流得到回复或重建,从而限制梗死范围扩大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技术和新器械的不断涌现,经肱、桡动脉路径行PCI的比例越来越大(传统的方法是经股动脉路径),不少医院已作为常规路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