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β-淀粉样蛋白、tau 蛋白及miR相关指标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变化及与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79例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9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2组的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1-40及Aβ1-42)、tau 蛋白(tau及p-tau)及miR相关指标(miR-34a、miR-132及miR-135),并比较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上述检测结果,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上述β-淀粉样蛋白、 tau 蛋白及miR相关指标与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Aβ1-42、miR-132及miR-135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Aβ1-40、tau 蛋白及miR-34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上述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β1-42、miR-132及miR-135与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Aβ1-40、tau 蛋白及miR-34a与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 结论 β-淀粉样蛋白、tau 蛋白及miR相关指标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呈现显著异常的状态,且与本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SE)的疗效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82例PS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给予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观察组还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及血清(NSE)水平,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95.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癫痫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其中治疗后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观察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NSE均降低,观察组治疗1月血清NSE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丙戊酸钠能够有助于控制PSE癫痫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出院患者回访制度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改进提供参考。方法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回访制度高度认可,98.47%表示满意,强化了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品质。但也存在回访制度落实不全面,医生参与回访不多,未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回访等问题。结论医院应强化意识,完善出院患者回访相关措施;明确回访规范,加强工作评价;强化医生参与意识,提高回访品质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