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姜俊红  汪泉  吴德 《安徽医药》2023,27(9):1756-1760
目的应用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量化评价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常规步行训练对痉挛性偏瘫病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 2020年 1月至 2022年 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痉挛性偏瘫病儿 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20例)和对照组( 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步行训练,研究组在常规步行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均治疗 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测量两组病儿步态时空参数、时相参数及动力学参数指标。结果对照组病儿治疗后步速( 0.58±0.10)m/s、步频( 106.16±6.84)步 /min、步长( 0.27±0.04)m、跨步长( 0.53±0.08)m,研究组病儿治疗后步速( 0.65±0.12)m/s、步频( 108.31±7.97)步 /min、步长( 0.30±0.06)m、跨步长( 0.60±0.12)m,均较治疗前改善,组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病儿步速、步长、跨步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病儿治疗后患侧支撑期百分比( 61.56±4.49)%、迈步相百分比( 38.38±4.53)%、步态周期( 1.13±0.35)s,研究组病儿治疗后患侧支撑期百分比( 64.47±4.28)%、迈步相百分比( 35.50±4.30)%、步态周期( 1.08±0.34)s,均较治疗前改善,组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患侧支撑期百分比、迈步相百分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儿治疗后地面冲击力、大腿抽动加速度较治疗前改善,组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常规步行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性偏瘫病儿的步行能力,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为痉挛性偏瘫病儿的疗效提供科学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侧弯反射是脑性瘫痪儿童神经行为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阳性率与临床医生的经验有关。缺乏科学,简单的监测手段。方法:本研究采用阵列式高密度的表面肌电技术,对24例侧弯反射阳性的脑性瘫痪儿童,30名侧弯反射阴性的正常儿童(经两名副主任以上医师独立鉴定)进行侧弯反射测定,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结果:阳性组24例脑性瘫痪儿童的侧弯反射的强度MMAV(侧弯反射阳性检测的量化指标)为(48.9±17.4)mV,阴性组MMAV为(3.1±1.2)mV,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1.750,P<0.01)。结论:采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测试侧弯反射,不仅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定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姜俊红  吴德 《安徽医学》2019,40(9):979-982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疗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98例6月龄高危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n=100)采用多感官刺激疗法+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n=98)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以及脑性瘫痪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性瘫痪发生率3.00%,对照组为5.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疗法能提高高危儿的Gesell发育商和听力水平,提高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姜俊红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药》2013,34(3):233-235
目的探讨孕早期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HCMV先天性感染的大鼠模型,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6只3月龄的子代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评价子代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示实验组大鼠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和总路程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也显示:实验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跳台实验中实验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跳台实验错误次数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早期HCMV感染导致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5.
姜俊红  吴德 《安徽医药》2019,40(9):979-982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疗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98例6月龄高危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n=100)采用多感官刺激疗法+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n=98)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以及脑性瘫痪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性瘫痪发生率3.00%,对照组为5.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疗法能提高高危儿的Gesell发育商和听力水平,提高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姜俊红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3,34(3):233-235
目的探讨孕早期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HCMV先天性感染的大鼠模型,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6只3月龄的子代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和跳台实验评价子代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示实验组大鼠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和总路程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也显示:实验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跳台实验中实验组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跳台实验错误次数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早期HCMV感染导致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7.
人类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脑组织神经细胞是人类巨细胞病毒的敏感细胞.胎儿早期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可导致脑坏死、钙化、脑发育迟缓,常见弥漫性脑损害,存活下来的胎儿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最为突出,临床表现为小头畸形、脑瘫和癫(癎)及智力发育落后等,均以记忆障碍为主要症状.该文综述了人类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导致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感染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情况及其影响机制. 方法 40只12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Sprague-Dawley大鼠按雌雄3∶1合笼.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精大鼠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研究组妊娠3d腹腔接种组织半数感染量为1×10-6的病毒悬液0.5 ml;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上清液0.5 ml.接种后l周检测2组孕鼠外周血HCMV特异性抗体IgM和IgG.于临产前,取研究组和对照组孕鼠各3只行剖宫产,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组剖宫产所获仔鼠中各取5只,取双侧海马组织进行病毒分离.仔鼠饲养至28日龄时,从各组随机选择6只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包括Morris水迷宫学习后的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取完成神经行为学检测的大鼠脑组织,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取仔鼠海马组织块透射电镜下观察、摄片.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记忆测试数据采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并用Origin 8.0绘制结果图.采用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研究组15只雌鼠中,11只成功分娩;对照组15只均成功分娩.研究组母鼠的产仔量低于对照组[(5.5±2.4)只与(8.7±3.1)只,t=2.366,P=0.033),仔鼠生后1周内死亡率高于对照组[26.1%(18/69)与4.9%(6/122),x2=191.020,P=0.000].研究组7只次海马病毒分离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2)研究组第1~4天逃避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广义混合线性模型检验,F=499.473,P=0.000).研究组第1~4天的总路程长于对照组(广义混合线性模型检验,F=440.167,P=0.000).空间探索能力方面,研究组穿越平台次数少于对照组[(4.2l±1.44)次与(7.50±1.72)次,t=7.182,P=0.003],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时间比例少于对照组[(26±4)%与(47±5)%,t=15.487,P=0.000].(3)光镜观察可见研究组大鼠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皮层液化坏死,空泡变性较多,海马结构紊乱;电镜下可见研究组大鼠脑组织存在典型的陈旧性髓鞘损伤及崩解. 结论 HCMV先天性感染仔鼠出现较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其病理机制主要与皮层和海马结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