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细胞遗传学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诊断、疗效及其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1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24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131例CGL中,发现121例Ph(+),在病程各期(急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均出现,占92.4%,10例Ph(-),占7.6%。121例Ph(+)者,其中102例Ph(+)细胞为100%,占84.3%,19例Ph(+)细胞为45%-96%,占15.7%。27例除Ph(+)外,还出现额外染色体改变,占20.6%,分别为+8,+17,-Y,-7,-11,-16,-17,-19,-20及超二倍体(〉46条)等。绝大部分患者经干扰素,羟基脲治疗后Ph(+)阳性率无变化。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有助于C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是监测病情缓解或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姜俊峰 《辽宁医学杂志》2009,23(3):F0003-F0003
我院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一般多在老年人群中出现,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本文主要从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方手足浸泡联合甲钴胺片防治长春新碱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经长春新碱药物化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联合组各36例。3组均进行常规化疗(均首次使用CHOP、R-CHOP、H-CAVD方案),共6个周期。对照组于化疗同时予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予周围神经方手足浸泡,先手后足,每次20 min,每日2次;联合组在化疗同时予甲钴胺片及周围神经方,用法用量同前。均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于化疗2、4、6个周期评价3组CIPN发生率及程度,比较满意度。筛选周围神经毒性≥Ⅱ度、已暂停化疗、自愿加入巩固治疗研究的患者50例,交替入巩固治疗组、巩固对照组各25例,巩固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巩固治疗组予周围神经方手足浸泡,用法用量同前,连续治疗20 d,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化疗2个周期,治疗组与联合组CIP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4个周期,联合组CIP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联合组CIPN≥Ⅱ度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6个周期,治疗组与联合组CIPN≥Ⅱ度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CIPN≥Ⅱ度的患者巩固治疗,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治疗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巩固对照组(P0.01)。结论周围神经方手足浸泡联合甲钴胺片对减轻CIPN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40例。2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观察2组NYNA分级、血压改善情况(LVEP)、血压、心率及病死率。结果2组治疗后NYHA分级、心率、血压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卡维地洛组优于美托洛尔组(P〈0.05);美托洛尔组病死率高于卡维地洛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显著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但卡维地洛可更有效地改善左室功能和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4年3月,用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11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乳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除1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惠尔血)对供者进行动员外,其他患者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动员方案为化疗 rhGCSF。经2次采集,获得MNC为(5.91±2.34)×108/kg,CD34 细胞为(14.05±6.65)×106/kg,CFUGM(4.80±2.80)×105/kg。预处理方案3例患者采用FTBI加化疗,8例患者采用高剂量化疗方案。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外周血WBC于移植后(6±1)天降至0。PLT于(7±1)天降至30×109/L以下。WBC>1.0×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PLT>50×109/L,分别为(11±2)天、(11±2)天、(13±3)天。3例患者于移植后1~1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或病情复发,2例患者带瘤生存3~5个月,其余患者均无瘤存活3~46个月,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PBSCT对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门诊就诊的30岁以上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以舒张压增高者多见。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选用缬沙坦加用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舒张型高血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化疗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对10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患者采用动员方案为化疗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例,霍奇金淋巴瘤(HD)1例,乳腺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主要动员方案为CTV方案:环磷酰胺(CTX)1200~1500mg/m2,鬼臼噻吩甙(Vm-26)400mg/m2,分3天用,长春花碱酰胺(VDS)3mg/m2。于联合化疗后WBC降至最低并开始回升时予rhG-CSF5μg/kg,1次/天,皮下注射,当WBC≥5.0×109/L时开始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结果1例采集1次,9例采集2次,获得MNC为(5.62±2.25)×108/kg,CD34 细胞为(13.26±6.45)×106/kg,CFU-GM为(2.33±1.02)×105/kg。达到目标采集量单个核细胞≥4×108/kg10例中8例(80%),CD34 细胞≥2×106/kg10例中10例(100%),CFU-GM≥2×105/kg10例中7例(70%)。1次采集后8例(80%),2次采集后10例(100%),患者达到了CD34 细胞数目标采集量。结论化疗CTV方案联合rhG-CSF动员可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外周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DLBCL患者60例血标本,其中初治组23例、缓解组24例、未缓解组13例;淋巴瘤并发血栓组23例,未并发血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淋巴瘤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淋巴瘤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初治和未缓解组TM、PIC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淋巴瘤并发血栓组TM、PIC、TAT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并发血栓组(P<0.05)。血浆TM、PIC与DLBCL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IC是独立预后因素(P<0.001)。TM、PIC与LDH预后指标有相关性(P<0.01)。结论 DLBCL患者血浆TM、PIC水平明显升高,有望作为DLBCL疗效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