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低位胆道梗阻病因复杂,包括炎症、肿瘤、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区憩室等[1-4]。定位和病因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我们采用低张饮水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探讨其在低位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优势。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  相似文献   
4.
CT对白血病肺部浸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血病肺浸润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骨髓穿刺证实的白血病患者胸部浸润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白血症患者肺部浸润CT表现有多种,主要为:两肺小叶间隔线样或结节样增厚、外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多发斑片状影、多发结节影,毛玻璃样改变或肺实变影,且常并发霉菌感染。结论白血病患者出现胸部症状时,应考虑到肺浸润的可能,CT有助于肺浸润的诊断,但应与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胸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癌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参照手术及部分随访结果,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胸腺癌CT主要表现为前上纵隔内占位,形态不规则或边缘有分叶,密度不均匀,伴囊变坏死多见,与邻近结构脂肪层消失,常侵犯周围组织并向远处转移。结论多排螺旋CT对胸腺癌的临床诊断、确定手术方案及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7.
中药专业中药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中专中药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课程特点、大纲要求、职业目标,为提高教学效果,使中药学成为易学、易懂、生动、有趣的课程,提出有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深度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颅脑MRI改变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进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麻醉深度将其分成A组[41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为30~39]及B组(39例,术中BIS为50~59),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情况。根据术后72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组与未发生POCD组,检测颅脑MRI,探究POCD海马体体积及白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时长、出血量、输血量、补液量、低血压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24、72h MMSE评分高于B组(P<0.05),而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B组(P<0.05);发生POCD组患者的左侧、右侧及总海马体积均小于未发生POCD组(P<0.05),且出现不同程度白质病变。结论深度麻醉(BIS为30~39)能够降低POCD的发生,POCD患者的MRI显示其海马萎缩、白质出现病变,应在术后早期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风病的致病原因,历代多有争议,现在“风、火、痰、瘀、气、虚”6种病因被广大学者认同,但多强调气血逆乱,对于基本病机,有人认为气虚血瘀,有人认为升降逆乱,有人认为痰瘀互阻,为进一步探求中风病病因病机,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根据《中华医典》所收书籍,从《内经》起直至民国年代所有有关文献,依照时代先后,摘出对本病病因病机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思想,从而分析诸因素在历史上提出和确立时间,并总结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形成过程。结果:从《内经》起,就有两种认识,一方面认为气虚邪中,另一方面认为气血逆乱,各历史时期对这两方面有深入发展,不同医家强调各自观点,从而形成现代中风病病因病机学说。主要为5大理论,即①内虚邪中理论。②气血上冲,血菀于上理论。③心火、肝风、气虚、血虚有痰理论。④内虚、肝风、气逆、血瘀理论及其发展。⑤汇通学派中西结合理论,中风理论成熟。现代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病变过程会出现风、火、痰、瘀、气、虚6类病理因素,初期以风、火、痰、瘀为主,后期虚、瘀为主。结论:直至民国时期,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成熟完善,与现代中医认识以及临床发现基本一致。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发现中风病的发病大致有两种,一部分人以气血不足为因;另一部分以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为因。火热、痰浊、瘀血出现在病变过程,证明临床上部分患者并不出现风、火、痰证,而以虚证为主,确有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围型小肺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占全身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肺癌确诊时多已至中晚期,70%~80%的患者已失去根治机会。CT是目前周围型小肺癌首要的检查方法,螺旋CT的开发和应用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