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腹腔引流是腹部外科的基本操作和治疗手段之一,应用广泛。但不恰当,不必要的引流或放置后管理不善也可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兹将我院1991年1月~94年12月四年间共518例腹腔引流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18例,其中男327例,女191例,年龄6岁~82岁,平均38.4岁。T管引流270例,腹腔皮管引流311例,腹腔皮管引流311例,双套管引流107例,雪茄引流72例。置二种或二种以上引流物的有69例占13.3%。T管引流270例,其中堵塞3例;胆道出血4例;T管周围胆汁漏出2例;拔管后致胆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医护合作管理病房陪护的新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实施医护合作模式管理陪护前后病房陪护率、医院感染率、患者满意度及医务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后,病房陪护得到有效管理,与实施前相比,病房陪护率从97.78%降低至66.67%(P<0.01),患者满意度从90.00%提高至99.56%(P<0.05),医务人员满意度从82.22%提高至95.5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率从9.56%降低至4.22%,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护合作模式管理病房陪护可有效降低陪护率,提高患者和医护务员满意度;对医院感染率的控制可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肿瘤术后患者出院时的症状及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行脑肿瘤手术的155例患者,采用中文版安德森脑肿瘤症状调查表进行症状调查,用自制延续护理需求问卷对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脑肿瘤术后患者出院时存在症状较多,前五项为口干、疲乏、睡眠不安、视力受损和急躁,对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困扰。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知晓率为14.8%,需要延续护理者61.3%。结论脑肿瘤术后患者出院时仍存在较多症状,但对延续护理知晓不足,需加强宣教,并根据需要在出院后提供恰当的延续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41例肝脓肿病人均经临床、影像学(B超或CT)和细菌培养确诊,行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脓肿位于肝左叶9例,肝右叶24例,肝2叶8例。31例为单个脓肿,10例为多发脓肿。结果36例1次置管引流成功,5例经2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平均引流时间为(18.5±5.3)d。所有患者随访半年未见复发。2例患者出现穿刺脓液外漏经超声引导右膈下置管引流治愈。结论介入性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是非常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2型糖尿病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523例为胃癌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胃癌患者550例为对照组。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两组以及胃癌组内患者年龄、性别、饮酒、慢性胃炎病史、DM的患病情况以及BMI等因素的差异。结果胃癌组内的糖尿病患病率(13.58%)明显高于对照组(6.91%)(χ~2=13.05,P0.05);胃癌合并T2DM的患者发病年龄、BMI显著高于胃癌未合并T2DM患者,胃炎病史比例则显著低于未合并T2DM患者(P0.05);除性别比例外,胃癌组的年龄、BMI、饮酒史比例、胃炎史比例及T2DM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OR值由大到小依次是胃炎史、T2DM患病率、饮酒史、BMI、年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对胰腺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胰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HAIC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周开始化疗,方案均为:5-FU 1000 mg/m2(d1)和吉西他滨800 mg/m2(d1+d8),HAIC组行2次肝动脉灌注化疗续贯4次静脉化疗,对照组行6次静脉化疗。观察比较两组肝内复发发生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 HAIC组和对照组3年无肝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0.77%和55.56%(P=0.0014);总生存率分别为23.08%和14.81%(P=0.0473)。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胰腺癌患者术后肝动脉灌注化疗可显著降低术后肝转移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探查后Ⅰ期缝合5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管探查术后Ⅰ期缝合的临床意义和适应证。方法对2003年3月—2005年4月共56例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病例分析,并对照同期相同条件下放置T管引流的152例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56例胆总管探查后Ⅰ期缝合患者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9.5 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7.2 d,其中有3例分别在术后15 d1、7 d和22 d拔管仍出现胆漏,经置管引流、抗炎治疗好转。结论胆总管术后Ⅰ期缝合具有住院时间短、避免拔管后胆漏等优点,但有一定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腹腔引流术是外科基本操作和治疗手段之一,但如处理不当或管理不善,可以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院1989年1月~1994年12月共作腹腔引流术931例,发生并发症84例,占9.02%,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59例,女25例。年龄7个月~82岁,平均35.7岁。其中置腹腔皮管引流52例,雪茄引流31例,双套管引流1例。并发腹腔引流管堵塞14例,腹壁戳孔处出血9例,腹腔逆行感染4例,引流物脱出或落入腹腔18例,引流管压迫致肠管坏死或肠漏(瘘)7例,腹内或腹壁戳孔处疝5例,腹壁引流口感染27例。经再次手术治愈12例,保守治愈71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0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分别计算MELD—Na评分,测定血清CHE水平。分析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MELD—N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CHE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随MELD—Na评分升高CHE降低,且死亡率上升。2项指标与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MELD—Na评分和CHE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68和0.878,提示二者在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时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72,准确性大于其中任何一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有重要的相关性,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2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分析发生原因及护理要点。结果2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中,术后伤口出血2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55例,低钙血症54例,淋巴漏1例,伤口积液1例,颈面部肿胀、颈周麻木疼痛、抬肩困难共12例,压力性损伤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74±1.37)d,均痊愈出院。结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后并发症不能完全避免,术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并发症护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