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兔抗淋球菌外膜蛋白Porin I(P I)的多克隆抗体阻断淋病奈瑟菌对泌尿生殖道上皮的黏附作用。方法:将自行构建表达的淋球菌GST-P I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兔抗P I蛋白的多抗血清,纯化后得到P I-IgG抗体。建立淋球菌感染BALB/c小鼠模型,并通过观察阴道黏膜改变、分泌物涂片、冲洗液培养及阴道组织病理变化评价兔抗P I-IgG抗体对淋球菌黏附的影响。结果:经1 m g/m l兔抗P I-IgG处理后3 h再接种淋球菌的BALB/c小鼠生殖道黏膜未见红肿及脓液,分泌物涂片及阴道冲洗液未检及淋球菌,阴道组织病理检查也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而低于浓度1 m g/m l及长于3 h兔抗P I-IgG处理的小鼠阴道组织病理可检及炎症细胞,但其它检查结果阴性。结论:纯化的抗淋球菌GST-P I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能有效抑制淋病奈瑟菌对小鼠泌尿生殖道上皮的黏附与感染,阻断作用及持续时间与抗体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余颖聪  郑亮  姚云斌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7):685-687,F0002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动态变化,并评估其与肠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模型2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干预,模型1和2组以三硝基苯磺酸和无水乙醇灌肠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别在实验第8天、第4天、第8天宰杀取标本,检测血清中活性氧、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丙二醛的动态变化,并与肠黏膜损伤指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纰血清中活性氧、丙二醛以及损伤指数于第4天开始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则在第4天降低,在第8天有所回升,但没有达到正常水平(P〈0.01)。模型组肠黏膜线粒体肿胀变圆球形且内容物有缺失,嵴略肿胀并有缺失;线粒体数量有减少。结论TNBS诱发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氧自由基参与其急性发病,肠黏膜线粒体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重庆高校在校大学生对两江新区的知晓情况、关注程度以及工作意愿的现状。方法分层抽样重庆10余所高校823名在校大学生,了解地域、专业、薪酬因素对其择业观的影响、大学生对两江新区知晓程度、工作意愿、关注点和政策知晓情况。运用SAS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进行描述,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38.31%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考虑地域问题;有29.16%会考虑专业因素;有43.01%的学生会考虑薪酬问题;知道两江新区的有664人,占81.67%;575人(74.29%)表示只是知道两江新区,一般不关注;只有15.08%的学生明确表示会就业两江新区的工作意愿。结论建立大学生创业促进机制、就业创业保障机制、有效的宣传途径等措施,可有效满足两江新区人力资源需求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董书琪  毛雅琴  程浩  姚云斌  高敏 《浙江医学》2015,37(22):1846-1848
目的建立国内幽门螺杆菌(Hp)流行株的动物模型,研究Hp流行株感染小鼠的胃黏膜改变,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更好的动物模型。方法60只SPF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模型组经口灌服VacAs1、CagA、iceA阳性的临床分离株,距末次灌胃后5、10、15、20、25、30周分6批处死,取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法观察Hp在胃黏膜上的定植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正常组小鼠的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黏膜的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结果均阴性,模型组在距末次灌胃后5、10、15、20、25、30周Hp定植率分别为60%、80%、100%、100%、100%、100%。至30周模型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发生率分别为100%、60%、0%、0%、0%。结论成功建立了HpVacAs1、CagA、iceA阳性的国内流行株感染C57BL/6小鼠的模型,并明确了其感染小鼠后各阶段的胃黏膜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进一步阐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 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必要建立CML动物模型。方法:首先改进逆转录病毒包装技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改变以下条件之一,如质粒的质量、包装细胞的状态、转染当天包装细胞的密度等,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优化实验条件后进行后续实验。实验组为BCR/ABL(含BCR/ABL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组小鼠。供体小鼠经5-氟尿嘧啶(5-FU)预处理后,骨髓细胞经p210 BCR/ABL逆转录病毒上清感染,感染的骨髓细胞经尾静脉注射给经致死剂量X光照射的受体小鼠。观察移植后BCR/ABL组小鼠的活动情况、发病鼠外周血和骨髓的细胞形态、肝脾病理改变等。同时观察MigR1(逆转录病毒空载体)组小鼠。结果:通过提高质粒的质量、改善包装细胞的状态、优化转染当天包装细胞的密度等,提高了病毒的滴度,用于小鼠移植模型实验。BCR/ABL组小鼠均于移植后19~25 d发病死亡。发病时外周血及骨髓均见中晚幼及成熟粒细胞大量增生,肝脾肿大伴正常结构破坏及大量粒细胞浸润。MigR1组小鼠均无发病。结论: 通过改进逆转录病毒包装技术,提高包装病毒的滴度,我们在体外将BCR/ABL转入小鼠骨髓细胞并移植入受体小鼠,成功建立了类人CML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6.
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和消耗性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氧自由基与UC活动密切相关,机体活性氧的形成和抗氧化系统的失衡,在UC的组织损伤中可能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