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4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323篇
内科学   29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93篇
综合类   1033篇
预防医学   303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273篇
  165篇
中国医学   225篇
肿瘤学   10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402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D二聚体(D-dimer)质量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远期心源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AMI患者3 990例,根据D-dimer质量浓度分为3组:≤0.50 mg/L、0.51~0.80 mg/L、≥0.81 mg/L,平均随访时间为2.1 (1.0~4.0) 年。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D-dimer对心源性死亡的影响。结果 D-dimer≥0.81 mg/L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居多、体质量指数较低,既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较多,3支病变较为多见,住院期间肾小球滤过率较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峰值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明显升高。D-dimer≥0.81 mg/L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累计心源性病死率(18.7%)高于D-dimer≤0.50 mg/L组(2.3%)和D-dimer 0.51~0.80 mg/L组(6.1%),且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D-dimer能独立预测AMI患者的心源性死亡(HR=1.71,95%CI:1.34~2.18,P<0.001)。结论 D-dimer能反映AMI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且D-dimer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I患者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知识点模块网格化构建带教模型,观察其在肾内科实习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内科学》(第八版)肾内科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肾内科病房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精心挑选相关知识点,以理论为支撑点,以服务于实习带教工作为靶目标,各个知识点之间有临床的关联性,最终形成网格化的诊治分 析模型。将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小球滤过率为切入点,设定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临床知识必须掌握点,从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几方面来培养实习生的诊疗思维,并通过知识点来关联疾病的诊治,从而帮助他们在有限的肾内科实习期间尽可能掌握肾内科临床知识。结果 本研究开展一年以来,对于来肾内科轮转的51 名实习生进行了模块网格化模型训练,实习生普遍反映该模型有很好的学习效果,让他们了解了肾内科临床重点,并能和理论学习的知识点有机融合在一起,开阔了实习生的诊疗视野,也便于对其他科知识点的学习。结论 基于知识点模块网格化,构建模型在肾内科实习生中有很好的带教作用,学生接受肾内科知识点的记忆增强,并能进一步推广到内科其他内容的实习带教中。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实践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有益探索。生物化学是医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探讨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同时,结合科研新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在体育竞技、科研和体育教育领域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这充分说明,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我国在体育基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在体育的基础学科领域,尚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于研究。如在运动生理学领域中,对于中国运动生理学发展的一些历史性问题,还缺乏专门的研究。而相比之下,在西方国家有关运动生理学发展的历史已有大量的研究和相关的专著出版[1—3]。而研究一门学科在本国的发展史,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当时人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前人在当时所面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2004年和2005年本校女教职工妇科查体结果的分析,发现女教职工中未被识别的疾病与致病因子,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通过两年查体结果的分析比较,进一步说明高校女教职工定期进行妇科查体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整理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妇科查体结果,并对不同年龄组的患病率进行分析、比较,查找原因。结果两年的查体结果表明,2005年各年龄段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较2004年低,经卡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女教职工实施定期的妇科查体,对及旱发现妇科疾病、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保障女教职工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糖监测的苇要指标,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存在贫血、酸中毒、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血液透析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应用等因素,对HbA1c的测定会造成影响.糖化血清蛋白(GSP)反映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仅受血浆蛋白的影响,几乎不受血红蛋白和EPO治疗等以上因素的影响,且对短时间内的血糖变化更为敏感.将GSP作为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糖监测指标可能比HbA1c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张晋体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1):1075-1076
目的:观察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的效果。方法:1993年3月—2004年3月11年间符合条件的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的患者行修补穿孔后,采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30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诊58个月,按V is ick分级:Ⅰ级23例(76.7%),Ⅱ级5例(16.7%),Ⅲ级2例(6.7%)。结论:选择穿孔早期的污染较轻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采用规范的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低,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穿孔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腓骨移植在桡腕关节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带关节囊腓骨近端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因瘤段切除后的骨缺损,游离移植4例,带血管蒂移植3例.结果所有被修复骨缺损均良好愈合,腕关节功能与外观令人满意.结论自体腓骨移植是修复桡骨远端缺损的理想供本,操作安全、有效、合并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心肌酶谱和炎性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1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分别检测病程1、2、3、5、7d的心肌酶谱(AST、LDH、α-HBD、CK、CK—MB)、C-反应蛋白,并与健康组(N)对照,比较各组之间指标的差异。7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患者心肌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AST、LDH、α-HBD、CK在中毒d3升至最高,d5后逐渐趋于正常;CK—MB中毒后呈逐渐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在中毒后7d内呈逐渐升高趋势。病理学检查发现心肌中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结论:CRP和心肌酶谱测定对于监测病情,预测病情危险性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常规血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