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该文介绍了泾县结合本地血防现状因地制宜地建立了新的工作管理模式,以9个血吸虫病流行乡镇为单位,组建相对固定的非血吸虫病防治人员专业队开展查灭螺工作;流行乡镇卫生院承担血吸虫病查治工作,同时加强血吸虫病防治业务技能培训,实施目标质量考核。在该模式下,工作成果显著,在防治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仍能够按时保质完成防治任务,与人员削减前工作完成情况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站1999~2000年间共收治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和疑似急血20例,入院后采用四日疗法,部分六日疗法作病原治疗,经有效治疗和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现将临床护理体会简介如下。一、临床资料 20例急血中,男13人,女7人,最大者47岁,最小者4岁,15岁以下8人。所有的病例均有疫水接触史,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7例经粪便沉淀或孵化检查出阳性而确诊为急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了解安徽泾县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指导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法 选择4个野外环境,其中2个有感染性钉螺分布,2个无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野粪污染情况,同时调查附近人、家畜及野鼠血吸虫感染情况.人群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查病;家畜和野鼠采取粪便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现场检获牛、狗、兔及不明野生动物阳性野粪,阳性率分别为14.3%、14.8%、8.9%、25.0%;野鼠、牛和人群IHA阳性率分别为,6.9%、15.1%和3.9%.除不明野生动物的野粪外,在有感染螺分布环境的野粪及宿主血吸虫阳性率均高于无感染螺分布的环境.结论 当地血吸虫病流行可能与牛、野鼠、狗、兔、人及其它野生动物有关,各种传染源在传播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岩潭村位于泾县城西3.5km 处,村内灌溉用水来自陈村灌区总干渠,下游流入扬子鳄保护区龙潭。在流入龙潭的沿途有人、畜粪污染,1995年查出有阳性钉螺。该村前胡、郑家两自然村与龙潭相连,汛期有返流。而前许、草坦两自然村直接与总干渠相连。为了解龙潭水系对该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的效果,我们于1996~1998  相似文献   
6.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泾县选择1个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他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96.1%的耕牛和30.8%的羊被淘汰,92.3%的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汽池,安全用水率22.5%,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91.5%,耕牛感染率下降100.0%,试点前后均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是由于患者在短期内反复或大量感染血吸虫尾蚴而未及时作病原治疗所致,临床上分为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和结肠增殖型,其中腹水型患者较为常见,也是内科救治的主要对象[1].2009~2012年,我站实施血防项目定点救治晚血病人134 例,其中腹水型78 例.通过护肝、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等医疗措施,患者一般情况得到改善,未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及死亡病例,均好转出:.在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对延缓病情、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站对腹水型晚血病人救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