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为冠根斜折后牙寻找临床保存方法.方法 对27例冠根斜折后牙,行完善根管治疗,常规翻瓣,置纤维桩,复合树脂修复后全冠修复.结果:27例患牙中,1例因咀嚼硬物造成充填体与牙体组织分离、松动,要求拔除患牙.其它26例患者对修复后效果满意.对上述26例患者全冠修复后进行临床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1例因口腔卫生较差造成牙龈红肿,行洁治后一周牙龈恢复良好,其他患者有3例牙龈退缩1~2mm,但对修复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翻瓣补牙可以作为保存斜折断面在釉牙骨质界下患牙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新消感预防牙周基础治疗后根面敏感的疗效。方法 对16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在基础治疗后用生理盐水将新消感调成糊剂进行根面抛光,并与丁硼抛光膏作比较,观察1 d后根面敏感状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试验,探针触压检查试验组80例,敏感6例,敏感发生率7.5%;对照组80例,敏感16例,敏感发生率20.0%。吹气检查试验组80例,敏感12例,敏感发生率15.0%;对照组80例,敏感24例,敏感发生率30.0%。结论 用新消感糊剂抛光根面,能有效降低牙周基础治疗后的根面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的牙周炎患者骨硬化蛋白水平和细菌分布及骨硬化蛋白与常规牙周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根据牙周炎严重程度分为Ⅱ期组(n=27)、Ⅲ期组(n=42)和Ⅳ期组(n=22),另选择同期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30)。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分别收集患牙颊面、舌面近中侧位点的龈沟液及菌斑,进行细菌培养,对照组在体检当天进行以上操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龈沟液中骨硬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包分析数据,BI分级与骨硬化蛋白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法,PD、CAL与骨硬化蛋白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法。结果:治疗前、治疗后Ⅱ期组患者平均PD、平均CAL显著小于Ⅲ期组及Ⅳ期组(P<0.05);治疗前Ⅳ期组平均CAL显著大于Ⅲ期组(P<0.05);治疗后Ⅱ期组、Ⅲ期组、Ⅳ期组平均PD、平均CAL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Ⅲ期组平均PD显著小于Ⅳ期组(P<0.05)。治疗前Ⅱ期组BI分级2级(85.19%)显著高于Ⅲ期组(19.05%)和Ⅳ期组(18.18%)(P<0.05);治疗前Ⅲ期组3级(64.29%)显著高于Ⅱ期组3级(14.81%)(P<0.05)。治疗前Ⅱ期组骨硬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Ⅲ期组及Ⅳ期组(P<0.05),治疗后Ⅱ、Ⅲ、Ⅳ期组骨硬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Ⅱ期组骨硬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Ⅲ期组及Ⅳ期组(P<0.05)。不同牙周炎分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PD、CAL、BI分级与龈沟液骨硬化蛋白均呈正相关(P<0.05)。Ⅳ期组检出细菌数目大于Ⅲ期组及Ⅱ期组,各期牙周炎患者均以厌氧菌为主,优势菌为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核梭杆菌、产黑色素普氏菌。结论:骨硬化蛋白表达水平与牙周炎患者PD、CAL、BI分级密切相关,不同分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牙菌斑中细菌定植水平不同。检测骨硬化蛋白水平、牙周微生物培养鉴定,有助于对牙周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茶多酚漱口液干预对牙周炎患者脂联素及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口腔内科牙周炎患者156例,分成3组,茶多酚含漱液组48例,洗必泰含漱液组62例和空白含漱液组46例,设30例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基线水平和各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受试者的临床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探诊后出血以及脂联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空白含漱液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洗必泰含漱液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茶多酚漱口液组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明显优于治疗前及洗必泰含漱液组(P<0.05);茶多酚含漱液组和洗必泰含漱液组治疗3个月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较治疗前下降,且茶多酚漱口液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其他组明显上升,炎症因子较其他两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茶多酚漱口液可以改善牙周炎患者的脂联素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牙周炎的炎症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门诊52例根尖未发育完成的牙髓坏死年轻恒牙。根管预备,消毒后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观察1年。结果成功27例(51.92%),显效21例(40.38%),失败4例(7.69%),总有效48例(92.31%)。结论Vitapex糊剂是一种有效的根尖诱导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强玻璃纤维夹板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度≥5 mm伴垂直型骨吸收的前牙慢性牙周炎患者27例,随机分为A组(13例)和B组(14例)。A组直接行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B组在超强玻璃纤维夹板固定后行植骨术+引导组织再生术。记录术前和术后6、12个月所有患牙的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和X线片情况。结果:2组术后6、12个月患牙CAL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且12个月时,B组患牙CAL明显低于A组(P<0.01)。2组患牙术后6个月和12个月X线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再生性手术前应用超强玻璃纤维夹板固定术,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巩固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1]。牙周炎一旦形成,常造成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周袋形成、上皮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最终造成牙齿脱落,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发音、社交和容貌外观。口腔卫生状况与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在根尖诱导形成术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门诊52例根尖未发育完成的牙髓坏死年轻恒牙。根管预备,消毒后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观察1年。结果成功27例(51.92%),显效21例(40.38%),失败4例(7.69%),总有效48例(92.31%)。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有效的根尖诱导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牙周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期间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牙周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48例,作为疾病组,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基础组(给予基础治疗,8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66例),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40例作为健康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Lp-PLA2、CRP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常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的水平,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的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s,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TC、TG、Lp-PLA2、CRP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Lp-PLA2与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疾病组患者的AL(3.92±0.51)mm、BI(2.81±0.48)、TC(5.27±0.83)mmol/L、TG(2.67±0.41)mmol/L、Lp-PLA2(243.57±58.71)μg/L、CRP(9.72±3.27)μg/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的AL(0.42±0.06)mm、BI(0.34±0.05)、TC(4.02±0.62 mmol/L)、TG(0.93±0.17)mmol/L、Lp-PLA2(132.24±34.27)μg/L、CRP(3.21±0.8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中,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AL(3.70±0.10)mm、BI(1.05±0.28)、TC(3.82±0.67)mmol/L、TG(1.30±0.29)mmol/L、Lp-PLA2(157.43±40.18)μg/L、CRP(4.21±3.02)μg/L,均明显低于基础组AL(3.78±0.11)mm、BI(1.43±0.32)、TC(4.51±0.71)mmol/L、TG(1.83±0.34)mmol/L、Lp-PLA2(199.43±47.24)μg/L、CRP(6.37±3.2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法显示Lp-PLA2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672,P<0.05).结论 牙周炎合并高脂血症的病情变化与Lp-PLA2、CRP水平变化有关,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血脂水平,可能有助于提高牙周炎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0.4%茶多酚液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将4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茶多酚液组、甲硝唑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5例。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每天冲洗1次,10 mL/次,连续冲洗7 d。检测用药前、用药1周、停药1周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程度和龈沟液(GCF)量。结果各组AL在用药前、用药1周、停药1周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LI水平均在用药1周、停药1周后显著下降(P<0.01),其中在用药1周后茶多酚液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SBI和GCF水平均在用药1周、停药1周后显著下降(P<0.01),其中在用药1周后,茶多酚液组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甲硝唑液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4%茶多酚液辅助牙周基础治疗能有效抑制牙菌斑形成,减轻牙龈出血及减少龈沟液的量,对AL的程度无明显影响。提示茶多酚可作为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