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8F-FDG PET/CT在探查腹膜转移性肿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探查腹膜转移瘤的价值。方法:39例有腹部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史患者行PET/CT首次和延迟扫描,在PET/CT图像上记录病灶大小、分布,结果与常规CT比较。测量62个病灶和对照组32例腹部无病变患者的肠管SUVmax。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和肿瘤标记物随访作出最后诊断。结果:最终确认39例中31例腹膜转移瘤,病灶均为结节状或沿腹膜条片状分布,多位于肝脏周围和盆腔腹膜,其他部位腹膜少见。PET/CT漏诊的4个病灶主要位于肝脏周围,1例因化疗不久病灶FDG低摄取而漏诊,因此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87.1%。CT仅检出12例转移瘤。转移瘤SUVmax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管SUVmax(P=0.0000)。结论:18F-FDG PET/CT能够较CT更早、更多地检出腹膜转移瘤,病灶体积小、位于基础摄取较高的肝脏周围是漏诊主要原因,而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和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含吡柔比星(THP)化疗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NH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含THP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美罗华治疗,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脱氢酶(LDH)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0%(P<0.05);治疗组的中位PFS为6.6个月,对照组为3.5个月(2~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位OS为1.5年,对照组为0.9年,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VEGF、LDH、β2-M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含THP化疗方案治疗NHL抗肿瘤效果显著,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病理明确诊断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后及放疗后1个月进行双时相^18F—FDGPET/CT全身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次检查及延迟扫描SUV—max进行分析,观察其变化评判放射治疗疗效情况。结果3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在确诊、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3个时间点的初始SUV与延迟SUV值依次分别为:(10.6±4.1、11.7±4.6),(3.6±1.2、3.0±0.8)和(3.3.4±0、2.9±0.7);放疗后病灶的初次SUV、延迟SUV值均显著地下降,且反映一个趋势:确诊时延迟SUV值高于初次SUV,而治疗后延迟SUV值低于初次SUV;放疗后病灶SUVmax与放疗后1个月SUVmax无显著差异。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双时相PET—CT检查对疗效的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延迟相更加灵敏;双时相PET/CT有利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AL患者血清中VEGF-C及VEGFR-2、VEGFR-3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1例确诊为AL患者、接受治疗观察的43例及16例健康献血者血清中VEGF-C、VEGFR-2、3进行检测.结果 (1)AL患者VEGF-C、VEGFR-2及VEGFR-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完全缓解(CR)组患者VEGF-C和VEGFR-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未完全缓解(NR)组患者VEGF-C和VEGFR-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CR组和NR组VEGFR-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4)治疗前NR组VEGFR-2、VEGFR-3水平明显高于CR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观察AL患者治疗前后VEGF-C及VEGFR-2、3表达水平,对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化疗是乳腺癌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化疗后出现的剧烈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使患者难以适应、部分患者甚至因此自动放弃化疗,影响了治疗。近年来,我科重视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监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本组80例均为我科1994年3月至1995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38岁,病理组织学检查腋窝淋巴结均有转移。80例患者均行CMF化疗方案。术后7~14天内开始,28天为一个疗程,第1、8天各用一次,共6个疗程。80例病人中,64例在第一疗程表现为较轻的食被减退,16例出现恶心、呕吐。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病理明确诊断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后及放疗后1个月进行双时相^18F—FDGPET/CT全身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次检查及延迟扫描SUV—max进行分析,观察其变化评判放射治疗疗效情况。结果3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在确诊、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1个月3个时间点的初始SUV与延迟SUV值依次分别为:(10.6&#177;4.1、11.7&#177;4.6),(3.6&#177;1.2、3.0&#177;0.8)和(3.3.4&#177;0、2.9&#177;0.7);放疗后病灶的初次SUV、延迟SUV值均显著地下降,且反映一个趋势:确诊时延迟SUV值高于初次SUV,而治疗后延迟SUV值低于初次SUV;放疗后病灶SUVmax与放疗后1个月SUVmax无显著差异。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双时相PET—CT检查对疗效的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延迟相更加灵敏;双时相PET/CT有利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与骨髓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EPCs数量,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骨髓活检样本微血管密度(MVD),以良性血液病患者10例为对照组.结果 AL患者骨髓EPCs绝对计数(108.36±15.43)个/μL较对照组(16.10±5.26)个/μL显著升高(P<0.01).AL患者骨髓MVD为(19.31±2.29)/400倍视野)较对照组(7.70±1.64)/400倍视野,显著升高(P<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AL患者骨髓EPCs绝对计数与骨髓MVD呈正线性相关r=0.963,P<0.01.结论内皮祖细胞在AL骨髓血管新生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有可能成为AL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5岁,主因双下肢无力、疼痛伴麻木1年余,加重并发现血小板增多8个月于2014年6月9日第3次入我院。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疼痛伴麻木,全身皮肤变黑、粗糙,于2013年9月4日收住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病",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2014年2月感上述症状加重伴头晕、乏力,至当地医院复查血常规示:WBC18.93×109/L,Hb 187 g/L,PLT 618×109/L,门诊以"全血细胞增高查因"收住我科,住院期间患者出现颜面、四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