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胃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羟考酮组(PO组)和帕瑞昔布钠+吗啡组(PM组)。两组术前30min均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预先镇痛,术后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PO组缝皮前缓慢静推羟考酮0.03mg/kg,术后羟考酮0.6mg/kg和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入泵。PM组缝皮给予吗啡0.03mg/kg,术后吗啡0.6mg/kg和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入泵。记录两组术后3、12、24和48h患者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术后48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药物追加和上腹部不适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PM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PO组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药物追加例数明显减少(P0.05),上腹部不适感、恶心呕吐、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帕瑞昔布钠给胃癌根治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2.
罗库溴铵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的起效时间、肌松效果以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需行全身麻醉的病例80例,将病人分为罗库溴铵组(A组)和维库溴铵组(B组),每组各40例,麻醉诱导用药为芬太尼4μg/kg,异丙酚2 mg/kg,2 min内推完。继之A组推注罗库溴铵0.9 mg/kg,B组推注维库溴铵0.15 mg/kg,对尺神经作4个成串刺激(TOF),连续监测拇内收肌收缩情况,待TOF第1个颤搐反应高度(T1)完全消失时置入喉镜插管,行机械通气。观察两组肌松药起效时间、肌松效果以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A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8±12)s,B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92±26)s,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声门暴露情况及插管条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循环功能变化小,注药后与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库溴铵起效快,肌松效果好,对循环系统影响小,有利于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是目前最符合理想肌松药特性的新型肌松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温保护对剖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剖腹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5~76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升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升温组患者入室后给予体温保护,开启升温毯至42℃直至患者离开PACU,暴露皮肤均予以干净敷料覆盖,输注液体(包括复方乳酸钠、羟乙基淀粉及红细胞悬液)和腹腔冲洗液体均加热至40℃,呼吸过滤器安置于气管导管处。对照组患者未给予特殊保温加热措施。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1~23℃。采用红外线鼓膜耳温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_1)、麻醉诱导前(T_2)、术中(T_3)、关腹(T_4)、拔管(T_5)、离开PACU(T_6)时患者的核心温度。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室温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麻醉药物用量、总输液量和腹腔液体冲洗量、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记录术后寒战、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T_2~T_6时两组核心温度均明显降低,且升温组核心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升温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术后寒战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室温度、麻醉药物用量、总输液量、腹腔冲洗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方法联合体温保护措施,能明显降低剖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talion,OLV)是胸外科肺和食管中上段手术中最常用的麻醉方法。通常多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s endobronchial tube,DLT),因其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和局限性,我院自2006年3月以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阻塞器(amdt-endobronchial blockerset,AEBS)行单肺通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曲马多作为一种非阿片类镇痛药,因其镇痛作用强,副作用少,已广泛用于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而将苯二氮桌类镇静药咪达唑仑与曲马多合用于PCIA,临床上报道不多。本研究观察曲马多复合咪达唑仑用于PCIA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布拖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东南部,是大凉山彝族聚居的腹心部分,面积1685平方公里,全县人口14.4万,其中彝族占94%.吸毒人员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至2008年HIV阳性者2700人,布拖县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HIV阳性患者日益增多,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查显忠  夏晓琼  王炎 《安徽医学》2013,34(4):463-46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两组麻醉方法都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全麻诱导前20 min分别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比较苏醒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RS躁动评分、VRS疼痛评分、引起躁动的原因以及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结果 P组、C组苏醒时间分别为(11.5±2.3)min和(10.8±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躁动和疼痛例数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起躁动的原因是疼痛,没有出现导尿管和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躁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20 min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既能发挥超前镇痛作用,又能积极发挥抗炎作用,有效预防和减少苏醒期躁动,不延长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提高患者苏醒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查显忠  夏晓琼  王炎 《安徽医药》2013,34(4):463-46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两组麻醉方法都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全麻诱导前20 min分别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比较苏醒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RS躁动评分、VRS疼痛评分、引起躁动的原因以及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结果 P组、C组苏醒时间分别为(11.5±2.3)min和(10.8±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躁动和疼痛例数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起躁动的原因是疼痛,没有出现导尿管和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躁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20 min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既能发挥超前镇痛作用,又能积极发挥抗炎作用,有效预防和减少苏醒期躁动,不延长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提高患者苏醒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6月100例老年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BP、P、R、SPO_2。观察组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加测PETCO_2。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苏醒时间和PACU驻留时间。结果观察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PACU驻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后老年患者恢复期监测PETCO_2,可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苏醒快,能缩短在PACU驻留时间,对全麻后老年患者恢复期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