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CT三维重建辅助下利用肝圆韧带修补下腔静脉个体化治疗复杂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术前采用免费软件CT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精准评估,经多学科协作团队讨论后制定手术方案,行标准肝包虫病根治术,再利用肝圆韧带修补下腔静脉缺损。结果 本例患者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评估精确,术中与术前讨论情况基本一致,术中利用肝圆韧带修补下腔静脉缺损。手术顺利,术中出血量约600 mL,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9个月时患者情况良好,无包虫病复发及下腔静脉狭窄。结论 在基层医院医生可利用免费软件行术前CT三维重建,可较好地满足手术需要;应用肝圆韧带修补下腔静脉缺损后围手术期及中远期疗效良好,为复杂肝泡型包虫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种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索肝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手术治疗的方式、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2009-2013年手术治疗的肝囊型包虫患者216例。结果 内囊摘除术(A组) 术后平均住院d数、带管时间、术后残腔并发症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手术D组的手术耗时及出血量、住院费用等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①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治疗可根除因内囊摘除术导致包虫复发和胆瘘等并发症;同肝切除相比具有创伤较小、并发症减少的特点,故可为CE手术治疗的首选;②对于邻近大血管、重要脏器组织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肝包虫,外囊次全切除术可在有效消灭残腔的同时,减少手术难度及外囊剥除术所引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术后复发的原因以及再手术的有关问题。方法 对我院1980~1999年所收治的18例肝包虫病术后复发的病人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发病人18例,复发时间4~19年,平均8.2年。复发部位发生在肝2例,脾区、大网膜、肠系膜3例,肝区脾区、大网膜、肠系膜、前、后壁腹膜、盆腔腹膜13例。再手术17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肝包虫病第1次手术中的失误是术后复发的直接原因。对复发的病人应积极地再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野显露及针对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复发性包虫囊肿所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前清  黄喜岷  喻定刚 《四川医学》2002,23(12):1238-1239
目的 提高肝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452例肝包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449例(99.3%),误诊3例(0.7%),包虫破裂33例(7.3%)。包虫囊液皮试(Casoni试验)、B超、X线及放射性核素肝扫描有诊断价值。452例内囊均采用穿刺摘除,336例(74.3%)外囊腔缝合闭锁,79例(17.5%)外囊部分切除敝开,37例(8.2%)外囊腔闭式引流。治愈451例(99.8%),死亡1例(0.2%)。结论 诊断肝包虫病的定位方法首选B超,包虫囊液皮试有诊断价值。内囊穿刺摘除、外囊腔缝合闭锁及部分切除敞开,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陈见中  罗玲  王琼  扎西卓玛  喻定刚  田发兰 《重庆医学》2023,(15):2340-2344+2350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3DVT)在肝泡型棘球蚴病(HAE)精准肝切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72例HA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3DVT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免费软件行3DVT+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二维增强CT影像+精准肝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Pringle法全肝阻断时间,术后7、14 d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腹腔感染、胆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患沟通满意度。结果 手术成功7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232.03±25.04)min vs.(259.63±28.23)min]、Pringle法全肝阻断时间[(26.94±5.39)min vs.(33.53±10.06)min]更短,术中出血量[(328.13±75.07)mL vs.(382.08±92.37)mL]更少,术后7 d肝功能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34.00±21.36)U/L vs.(157.93±27.29...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扩髓交锁式髓内钉治疗下肢管状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下肢管状骨折患者40例均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式髓内钉治疗。结果40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关节僵硬及强直并发症发生,无主钉及交锁钉断裂。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股骨、胫骨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5年4月问我院施行的LC手术130例。对大出血,胆道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做分析。结果130例病人施行LC术,其中完成126例。中转开腹4例,中转率3.07%。术前合并各种内科疾病25例;术后发生穿刺口感染3例。无1例死亡。结论高原地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140例C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状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时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 6(IL-6),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术后1年远期随访结果。 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1周时,两组ALT、AST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周时,两组CRP、TNF-α、IL-6均上升后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天及术后1周时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发上消化出血、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围术期情况,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MDT讨论提高复杂泡型肝包虫病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 医院2019年6月收治的1例复杂泡型肝包虫患者在术前进行MDT讨论,进行术后治疗效果评价,并总结 MDT在复杂泡型肝包虫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术前CT及MRCP检查发现肝包虫病病灶巨大,侵犯第一肝门,致左右肝管梗阻,严重黄疸,经MDT讨论术前行PTCD减黄,肝功能好转后行根治性右三肝切除术 加肝管成形及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继续阿苯达唑治疗。结论 复杂泡型肝包 虫病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通过MDT多学科讨论可提高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肝包虫囊液溢出及过敏性休克.无手术死亡,均获治愈.结论 肝包虫病采用腹腔镜内囊摘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