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探究并分析种植体支抗联合口腔矫治器在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非同期对比分析100例牙周病患者仅采用MBT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照组),或在微型种植体为支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MBT矫治器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矫治后头影测量数据较治疗前发生明显变化,SNA、ANB、U1-SN指标较对照组低,而SNl3、L1-MP指标较对照组高;在牙齿松动度方面两组治疗后差异不显著(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成功率、固定物完好率及牙槽骨高度增高率分别为90.77%、93.85%、98.46%、75.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上中切牙倾角及凸距的减少量上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磨牙移位距离较对照组短(P均〈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联合术口腔矫治器在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中操作简单、可靠性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成年正畸患者下中切牙间出现黑三角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成年固定正畸患者在治疗后下颌中切牙之间出现黑三角的病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临床预防出现黑三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组为100例在正畸治疗后出现黑三角的成年患者,对照组为79例在正畸治疗后未出现黑三角的成年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前、后两组都分别拍摄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下颌中切牙的旋转和重叠交错与黑三角的发生没有统计学的意义。两个下颌中切牙近中釉牙骨质界点的距离、釉牙骨质界到邻接点的距离、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下颌中切牙邻接点到牙齿长轴的距离等与黑三角的发生有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发生黑三角比例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牙周情况方面,有牙结石的患者发生黑三角的比例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年正畸患者发生黑三角的概率与矫治前的牙齿牙周的某些因素和矫治过程中变化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黑三角是一个多因素发病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商燕丽 《口腔医学》2009,29(8):447-448
目的研究利用固定螺旋缩弓器缩小上颌牙弓,矫治上牙弓较宽为主的严重多个后牙正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例恒牙颌患者,因为上颌牙弓过宽,有2~3个后牙正锁,均使用固定的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固定螺旋缩弓器治疗,通过测量治疗前后的模型上的牙弓宽度,比较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变化。结果平均疗程2~3个月,后牙正锁解除。牙弓宽度平均缩小4.5 mm。结论固定螺旋缩弓器矫治正锁高效,避免了一些常规方法引起的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上前牙前突或双牙弓前突。方法15例正畸患者的上牙列前牙区牙齿覆盖在Ⅱ°以上,平均覆盖为9.9mm。内收前牙阶段应用自攻型微钛钉支抗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上颌第二恒磨牙,或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之间的牙槽间隔,以每侧100~150g力滑动内收前牙。比较内收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15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9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4mm,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均未发生显著性移动,种植体保持了稳定。结论微钛钉支抗能够有效治疗上颌前牙前突或双牙弓前突患者,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固定正畸结合开窗牵引矫正第二磨牙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磨牙阻生较少见,本院应用固定矫正技术结合外科开窗助萌术矫治第二磨牙低位或近中阻生患者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13~16岁,平均14.5岁.患者均为恒牙列错颌,第二磨牙低位或近中阻生,其中上颌第二磨牙阻生4例,下颌第二磨牙阻生5例.治疗前拍X线全影片、头颅侧位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