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应用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骨盆前环皮下钉棒内固定系统(internal fixator,INFIX)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探讨操作技巧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19例Tile B/C型骨折采用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同时骨盆前环骨折采用INFIX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采用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骨盆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功能评分采用Majeed功能评分量表。结果本组患者术中Starr复位架复位时间15~39min,INFIX置入的时间19~27min,术中出血量10~30mL。术后1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3个月。术后无休克,无切口感染。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主诉性生活不适。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2例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症状,术后骨折愈合时间7~15周。采用Matta等标准评定骨折复位结果优12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89.45%;Majeed功能评分优8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89.45%。结论 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INFIX内固定系统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技术操作简便灵活,患者功能改善度高,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及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骨密度降低,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等疾病。糖原合成酶激酶-3抑制剂能够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从而促进Wnt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下游基因、蛋白的表达,主要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同时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共同调节骨细胞微环境来实现对骨质疏松性疾病的治疗。现就糖原合成酶激酶-3抑制剂在骨质疏松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保留残端纤维、剩余束支对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移植物再血管化的影响,旨在为临床上提高肌腱移植物成活质量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断裂模型。研究分ACL离断后清理残端纤维(清理残端组)、保留残端纤维(保留残端组)、部分剪断ACL纤维束,保留剩余束支残端纤维(单束重建组)。观察术后2、4、8周大白兔肌腱移植物生长情况,移植物血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均可见明显滑膜增生,术后8周单束重建组滑膜内血管面积均大于清理残端组和保留残端组,保留残端组滑膜内血管面积大于清理残端组;术后2、4周单束重建组的纤维母细胞形成数均多于清理残端组和保留残端组,但尚不能认为保留残端组的纤维母细胞形成数与清理残端组有差异。结论保留残端、剩余束支重建前交叉韧带较清理残端组术后早期移植物再血管化显著增加,促进良好的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Starr复位架经皮复位、骨盆前环皮下钉棒系统(INFIX)与前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比较疗效并探讨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16年4月—2017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35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B1型4例,B2型10例,B3型5例,C1型10例,C2型6例;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22~66岁,平均42岁。前环损伤采用INFIX内固定系统固定19例(INFIX组),采用前柱螺钉固定16例(前柱螺钉组)。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关节螺钉固定。记录各组Starr架复位时间、前环内固定置入时间、透视次数等,按Matta标准评定骨盆骨折复位质量,功能评分采用Majeed功能评分量表。结果两组患者Starr架复位时间分别为(30. 3±11. 2) min、(34. 4±5. 9) min;INFIX组内固定置入时间(25. 4±2. 1) min,前柱螺钉组(38. 0±4. 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视次数分别为(30. 2±3. 5)次、(26. 1±9. 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结果显示INFIX组优10例,良8例,差1例;前柱螺钉组优9例,良6例,差1例。Majeed功能评分显示INFIX组优8例,良11例;前柱螺钉组优10例,良6例。两组骨折复位及功能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灵活可靠,INFIX或前柱螺钉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经皮复位微创螺钉置入技术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及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髋臼前柱骨折患者20例(22髋),男11例,女9例;年龄(42.1±3.2)岁(范围,24~68岁)。单侧髋臼前柱骨折7例,双侧髋臼前柱骨折2例(4髋),髋臼前柱合并同侧骶骨骨折7例,髋臼前柱合并骶髂关节损伤4例。髋臼前柱骨折Nakatani分区:Ⅰ区3髋,Ⅱ区6髋,Ⅲ区13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d(范围,3~11 d)。髋臼前柱骨折均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以经皮骶髂螺钉固定。记录患者髋臼前柱螺钉置入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22髋的前柱螺钉置入手术时间为(22±10)min(范围,20~40 min),术中透视次数(30±8)次(范围,21~45次),术中出血量(20±5)ml(范围,10~40 ml)。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1)个月(范围,12~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8髋,满意复位2髋,不满意复位2髋,优良率为91%(20/22)。骨折愈合时间为(13±2.2)周(范围,11~1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8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为95%(21/22)。1例术后前柱螺钉皮肤切口出现渗出,1例术中损伤臀上动脉分支导致术后臀部皮下瘀斑及血肿。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术中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