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血总胆红素(TBil)水平、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氨(NH3)、ALB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可以有效的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生化指标,对提高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NAFLD患者314例,其中单纯NAFLD组127例,NAFLD合并MS组18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NAFLD合并MS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1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纯NAFLD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NAFLD组比较,NAFLD合并MS组TC、FPG、LDL-C、UA均升高,HDL-C降低,腰围增大,尿酸含量增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合并MS组合并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NAFLD组(P<0.05).[结论]NAFLD合并MS的多元代谢异常程度更严重,需警惕代谢相关并发症,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422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用K-B法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定,参照1999年NCCLS的标准进行结果判断。结果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检测出大肠埃希菌422株,产超广谱13内酰胺酶(ESBk)的大肠埃希菌占33.4%,2007年比2006年有所增加,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大多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对其它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也较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高。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高,且有增加趋势,临床上应参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通路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76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治疗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股静脉置管和直接血管穿刺组,共进行124次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转氨酶下降情况以及相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有明显下降,但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股静脉置管组在减轻患者疼痛、出血方面优于直接血管穿刺组(P〈0.05),感染、堵管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成功有关键作用,股静脉置管是一种较为安全、方便、理想的血管通路建立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院2011年2~12月治疗的30例对照组患者用静脉抗结核病药物治疗,30例治疗组患者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及脑脊液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对并发症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包括大麻素受体、内源性大麻素及参与生物合成、降解的酶,主要分布于脑部,在外周组织也有分布,包括肝脏。肝脏各种疾病其ECS均可被激活。肝硬化时血管及心脏的CB1受体激活后引起血管舒张及心肌病,CB1受体受阻后,上述作用可受抑制;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肝星状细胞CB1被激活可引起肝纤维化,CB1受体受阻则可减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因高脂饮食或长期饮酒引起的脂肪肝也依赖于外周CB1的激活,包括肝脏CB1受体,同时CB1受体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虽然CB1受体拮抗剂因其精神神经方面的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但如果能将其副作用限制则有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