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娜  陈永秀  王嵋景  唐瑟 《四川医学》2003,24(11):1193-119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我院儿科 1996~ 2 0 0 2年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5 0 1例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5 0 1例 ,男 10 5 2例 ,女 4 49例 ,黄疸发现时间 ,最早生后 3h ,最晚生后 2 5d ;早产儿4 35例 ,足月儿 10 6 6例。1 2 诊断标准 :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①生后 2 4h内出现黄疸 ,胆红素浓度 >10 2 μmol/L ;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 >85 μmol/L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 >2 2 0 μmol/L ;早产儿 >2 5 5 μmol/L ;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 >2周 ,早产儿 >4周 ;或黄疸消退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是否受损;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期中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干扰素对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方法用DNA探针斑点原位杂交,酶兔方法检查HCMV抗原,尿中分离HCMV3种方法诊断HCMV肝炎。用IL-2活性测定、T细胞亚群测定检测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将患儿分为干扰素加维生素C、肌苷治疗组(γIFN)和仅用维生素C、肌苷治疗组(非γIFN),连续观察3个月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HCMV肝炎患儿有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且临床症状缓解后部份免疫功能尚不能完全恢复。干扰素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恢复和第1月与第2月的痊愈率明显优于无干扰素治疗组。黄疸消退平均提前14.9天(P<0.05);肝肿大恢复正常提前28.4天(P<0.01),SGPT恢复正常平均提前14.9天(P<0.01)。两组的第1月与第2月痊愈率分别为48.6%与20.6%、88.6%与47.1%(P<0.05)。结论HCMV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且不能随症状好转而立即全部好转。干扰素能使HCMV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消退。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深部真菌病近年来已有一些报道,但仍属少见。现报道经病理解剖诊断的新生儿深部组织胞浆菌病1例和毛霉菌病2例。例1 男,入院年龄1天。因双下肢硬肿入院,系第一胎,26周早产儿,经阴道自然分娩,入院后按硬肿症常规处理,病情及硬肿加重,于生后15天自口鼻大量出血而死亡。病理诊断为双肺组织胞浆菌肺炎、肺出血。例2 女,入院年龄13天,因发烧5天伴皮肤出血点及黄疸2天入院,孕产史不详。体检:消瘦、全身皮肤密布出血点及散在青紫斑。肝、脾轻度肿大,肺部湿罗音。Hb 94g/L、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瑟  骆珊  熊英  陈娟 《四川医学》2002,23(4):427-427
婴儿系第一胎 ,第一产 ,因头盆不称在我院行剖宫产娩出。出生情况好 ,Apgar评分正常 ,哭声宏亮。出生后病儿阵阵呻呤 ,烦躁、呕吐、恶心、口吐白沫、鼻翼掮动 ,口唇青紫 ,躯干四肢红润。于生后半小时入院 ,查体 :发育正常 ,哭声大 ,口吐白沫 ,口唇青紫 ,心肺阴性 ,肝脾不大 ,四肢肌力正常 ,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原始反射引出。其母吸食海洛因 6年至孕期。根据病史 ,体征、家族史 ,诊断 :戒断综合征。治疗 :吸氧、静脉滴入纳洛酮 0 .0 8mg/次 ,5分钟后病儿呻呤停止 ,恶心、呕吐减轻、发绀消失 ,烦躁、口吐白沫、鼻翼掮动停止 ,精神反应好 ,…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开展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研究,作者从不同人群获得10株HCMV,经培养、传代和增殖后提取病毒DNA,而后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EcoRI消化,用32P标记的HCMVDNAHindⅢ亚克隆片段(pCM1015、pCM1035)做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该10株HCMV的主要限制性片段与标准株AD169相同,证明该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相当稳定,但其L-S结合区和末端片段有变异,表现为酶切位点的丢失或获得;流行病学上相关毒株限制性酶谱相似,而无相关毒株的限制性酶谱则有所不同。由此表明,以EcoRI酶切片段与pCM1035探针杂交易于发现其基因组变异。临床毒株的Southern杂交分析可用于HCM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机理。将16只新生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HIE后24小时组,以分离的新生猪前脑皮层粗制突触膜(synapticmembrane,SPM)为受体制剂,检测两组动物SPM上谷氨酸受体(GluR),并同时查红细胞胞浆游离钙。结果发现HIE后24小时组的GluR最大结合位点数为12.4±2.1pmol/mg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7.4±3.1pmol/mg蛋白),亲和力(K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红细胞胞浆游离钙〔2.01±0.18(F335/F385)〕却明显高于正常组(1.78±0.24),且病理学检查损害明显。结论:GluR及钙离子的变化参与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唐瑟  李运星  王德成 《四川医学》2005,26(5):522-523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外周血中HBV DNA含量,及新生儿和产后分泌的初乳中乙肝病毒的量及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对248例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查为大、小三阳的孕妇进行血中HBV DNA检测,并对其HBV DNA阳性的79例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外周血中HBV DNA及产妇的初乳中HBV DN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大三阳组共有49例为HBV DNA阳性,占全组83.01%;小三阳组30例为HBV DNA阳性,占全组15.78%。79例阳性者所生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共54例,占阳性携带者的68.40%。产妇初乳中含HBV DNA为69例,占全部HBV DNA阳性孕妇的87.34%。初乳中病毒阳性例数高于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例数。结论外周血中HBV DNA的早期明确与定量,对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有较大的帮助,可指导医生对孕妇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有助于新生儿不受或少受乙肝病毒的困扰;HBV DNA阳性者是否能进行母乳喂养,尚需做更多研究方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酶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的疗效.方法 将新生儿头颅血肿随机分为透明质酸酶治疗组及对照组(自然吸收),观察比较血肿消散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治疗组22例血肿平均消散时间为21.37±5.65 d,对照组血肿消散时间为82.25±10.59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无感染及遗留颅骨不平等并发症,对照组2例并感染,5例出现颅骨不平.结论 透明质酸酶治疗新生儿头颅血肿可缩短其消散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人巨细胞病毒(HCMV)52kd糖蛋白重组表达质粒(pHCMV52)经诱导、 增殖、提取并纯化表达产物。方法 采用同位素法(^125Iprotein A)和非同位素 法(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人IgG)检测了已知ELESAHCMV-IgM阳性和阴性血清各77例和4例。结果 同位素汪与ELISA一致,非同位素汪阳性例为75/77例。表 达产物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用ABC法检测肝组织中HCMV抗原,发现HCMV52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57例年龄在3个月内息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婴儿,分组进行干扰素(IFN)治疗观察。治疗组(n=30)在用静脉VitC加肌苷的基础上加用γ-IFN10 ̄6u/d肌注,连续10天。对照组(n=27),单用静脉VitC加肌苷,连续10天。其后两组病人均口服VitC、肌苷至一个月。结果显示,γ-IFN治疗组与对照组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黄疽消退平均提前15.26天(P<0.005);肝脏肿大恢复正常提前29;89天(P<0.001),SGPT恢复正常,平均提前14.26天(P<0.01)。两组在1个月及2个月的痊愈率分别为43.0%、18.5%及90.O%、48.O%(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