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盐酸罂粟碱与冬眠Ⅰ号注射液的配伍的稳定性及效果评价,为促进合理用药及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分别加入氯丙嗪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及其混合液中观察pH值、澄明度、颜色的变化;对照组采取一针两管肌内注射,实验组采取两针两管分开分次肌内注射,疗程7 d,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损害程度,瘀斑、硬结、疼痛的程度。结果:盐酸罂粟碱分别与氯丙嗪、异丙嗪配伍后颜色有变化,而与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配伍无颜色变化,但两者pH相差较大。实验组臀部硬结、肿块、瘀斑、疼痛发生例(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罂粟碱与冬眠Ⅰ号存在配伍禁忌,最好两针两管分开分次注射,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护士不能机械执行医嘱,要注意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及疗效,必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保证合理用药,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手部屈肌腱损伤在临床很常见,但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并非都令人满意的功能恢复,术后缝合断裂或粘连形成,关节僵硬在一些病例中仍有发生。临床报道肌腱修复的病例有4%-10%会发生断裂,10%左右会发生粘连,而且有半数患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指间关节僵硬,由此引起的功能丧失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修复创面手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进行精心护理,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结果:本组游离组织瓣移植成活119例,成活率99%.结论:排除伤情及手术质量,良好的术后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是游离组织瓣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唐松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38-139
探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感染的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简称VSD)术的观察与护理。认为通过正确使用材料,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和全方位护理,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引流,可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加快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制定护理计划,进行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制定护理计划,进行优质护理。结果本组29例病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12 h及时发现血管危象经及时处理,创面愈合。结论排除伤情及手术质量,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组合对断指再植患者的疗效,以及早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患者100例作为A组,采用罂粟碱+冬眠合剂Ⅰ号+尿激酶+抗生素治疗;2010年1-12月患者100例作为B组,采用冬眠合剂Ⅰ号+尿激酶+抗生素治疗,两组均对药物不良反应早期护理干预。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再植指毛细血管的血运状况明显优于B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B组;断指成活率(96.0%)显著高于B组(90.0%)(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均具有确切的镇痛镇静效果,其中采用罂粟碱+冬眠合剂Ⅰ号+尿激酶+抗生素治疗能有效预防与缓解血管危象发生,提高断指成活率,但不良反应也较多,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从而增强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9.
唐松英  胡仁娟 《北方药学》2012,(10):100-101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镇痛泵使用的最佳时机。方法:把100例断指再植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间疼痛、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2011年1~12月,观察组断指再植术后关闭静脉镇痛泵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找出断指再植术后能达到镇痛效果,且副作用降到最低的静脉镇痛泵使用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