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诊修复四肢电烧伤滕存远童成国李刚唐杰兵我科1993年3月~1995年6月,收治四肢电烧伤患者23例(26处),均采用多种组织瓣进行急诊修复。本组男19例,女4例。年龄3岁~50岁。23例均为深度电烧伤,有26处关节受累。其中肘关节2处,腕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早期综合救治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吸入性损伤患者共35例,入院后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入院后用生理盐水4ml+氨溴15mg+异丙托溴氨500u行超声雾化,特别对于面颈肿胀明显的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10mg静滴,3~4d后停用;对照组10例,行常规超声雾化及甘露醇125ml静滴。对12例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预防性气管切开组10例;紧急气管切开组3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实施手术时间为伤后(4.51±3.02)h,紧急气管切开组为伤后(36.37±3.89)h。结果:治疗组25例,治愈24例,死亡1例,治愈率96%;对照组10例,治愈8例,死亡2例,治愈率80%。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疑有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患者应及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尽量避免紧急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3.
成批烧伤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一部分,因事故突发性,不仅受伤人数众多,而且伤情较重,临床救治非常困难,但只要组织、措施和治疗方法得当,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笔者近10年参加抢救12批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足跟及踝关节深度缺节的活动有赖关节周围皮肤及软组织损(如电击伤、外伤、深度烧伤及外伤后瘢痕挛缩等)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足跟具有负重、耐磨、缓冲等功能,而踝关的伸缩性,单纯植皮难以达到功能上的恢复。我科自1998/2004运用小腿内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跟及踝关节周围深度缺损21例,随访3mo~5a,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背深Ⅱ度烧伤休克期削痂植皮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手背深Ⅱ度烧伤休克期创痂植皮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用自粘弹力胶布固定。结果:皮片成活好,近期随访功能满意。结论:本法有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微创搔刮术治疗腋臭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腋臭是由于腋部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与杂菌污垢混合后,散发出一种令人生厌的臭味,是整形外科门诊常见疾病。笔者于2005年6月-2006年11月,采用微创搔刮术治疗腋臭2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唐杰兵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72-3772
大面积深度烧伤晚期残余小创面在烧伤治疗很常见,处理较困难.我们采用蛋黄油纱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残余小创面共45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谭海燕  唐杰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25-125
目的探讨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aum st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通过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因瘫痪导致骶尾部压疮并感染患者,采取应用VSD技术处理创面,待创面被有效清创、新鲜肉芽生长后分别行植皮或皮瓣手术,进行效果观察。结果 11例患者均在使用VSD3~6次后行手术治疗,所植皮片或皮瓣全部存活,创面愈合;1例患者在使用8次VSD后,创面情况仍不理想,最终放弃而继续行普通外科换药处理。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手术植皮或皮瓣转移术对于治疗骶尾部压疮创面,能更好地进行创面引流,控制感染加重,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有利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9.
小腿中下段、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肌腱骨裸露及继发感染,临床修复较为困难。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因其血管解剖恒定、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可重建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自2002年以来,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深部难治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25例深部难治性创面患者,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创面使用-0.017~-0.060MPa的负压持续吸引5~7天,予以更换VSD材料。测量VSD治疗前后创面大小。结果:25例深部难治性创面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负压治疗创面大小从(36±9)cm2减少至(21±8)cm2,取得了传统方法治疗无法达到的优良效果。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换药,疗效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