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介绍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中外文献的综述方法。结果: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更趋广泛,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能力较前3代的同类药物均有所增强。结论: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吸收快、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有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但其所致的心脏、肝脏以及光毒性仍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重55~90 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剂,B组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麻醉效果,包括镇痛效果、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维持用药量。结果: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全部满意。A组硬膜外腔用药量明显少于B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合用能减少硬膜外腔用药量,术中并发症少,感觉阻滞时间长,弥补单纯使用利多卡因反复给药和耐药等不足,是临床麻醉中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麻醉用于成人上肢骨科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90例拟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0.375%罗哌卡因组(R组)、0.375%布比卡因组(B组)和1%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各30例,常规监测ECG、SBP、DBP、MAP、SpO2、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效果。结果:R组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似,但较L组长(P〈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R组与B组相似,但明显长于L组(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R组长于B组,B组长于L组(P〈0.05);R组与B组术中和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无显著性差异,而L组60min及术后1h心率较麻醉前升高(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于上肢骨科手术安全有效,与0.37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相比,上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弱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