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肿瘤微环境中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探讨六神丸对结肠癌小鼠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建立CT26结肠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奥沙利铂联合六神丸组,给药过程中测量肿瘤体积及小鼠体质量。三周后处死小鼠,称取瘤重,计算脾脏指数,同时检测血清中IFN-γ、IL-12P40表达水平及相关血生化指标。进一步检测血清及肿瘤组织中IL-10与TGF-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各组M2型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奥沙利铂联合六神丸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及体质量明显下降,小鼠的脾脏指数及血清中IFN-γ、IL-12P4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IL-10与TGF-β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CD68及CD206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六神丸对结肠癌小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蟾毒灵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CK-8法测定蟾毒灵对HCT11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蟾毒灵作用HCT116细胞48 h后,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情况;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蟾毒灵组和联合组(蟾毒灵+4-苯基丁酸),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蟾毒灵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细胞凋亡实验表明蟾毒灵能引起HCT116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蟾毒灵能够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同时也能诱导ERS并激活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华蟾素通过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 将THP-1诱导成M0型巨噬细胞,收集HCT116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M0型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RT-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收集M0型巨噬细胞和HCT116-Mφ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HCT116细胞,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用CCK-8实验检测华蟾素对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收集HCT116和HCT116+华蟾素的条件培养基,刺激M0型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RT-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收集HCT116-Mφ细胞和(HCT116+华蟾素)-Mφ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HCT116细胞,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M0型巨噬细胞在HCT116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后,形态变成梭形的细胞,CD11b+CD206+细胞比例增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升高;HCT116细胞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蟾毒灵(Bu)抑制乏氧状态下乳酸生成调节M2型巨噬细胞极化逆转结肠癌耐药的作用。方法 (1)将HCT116细胞分为常氧组(HCT116N)、乏氧组(HCT116H)和乏氧+BU组(HCT116H+BU),常氧组给予RP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乏氧组给予含200μmol·L-1 CoCl2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乏氧+BU组给予含25 nmol·L-1 BU的RPMI1640培养基(含200μmol·L-1 CoCl2)进行培养。(2)用佛波酯(200 ng·mL-1)将THP-1诱导48 h后成为M0巨噬细胞;将M0巨噬细胞分为空白组(M0)、常氧对照组(HCT116N-Mφ)、乏氧模型组(HCT116H-Mφ)、乏氧+乳酸抑制剂(Lactate inhibitor)实验组(HCT116H+Lactat...  相似文献   
5.
唐东豪  陈进宝  王杰 《肿瘤》2023,(11):886-894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化疗、放射治疗及免疫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ICD是一种细胞死亡,与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的释放有关。释放的DAMPs可以被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效吸收,刺激体内产生适应性免疫反应。然而,CRC被认为是免疫原性相对较低的“冷肿瘤”,导致免疫治疗的反应率较低,诱导ICD可能会增强CRC的免疫原性,从而实现对肿瘤的长期控制。本文旨在探讨ICD的发展对CRC治疗的影响,并探讨ICD诱导剂在CRC免疫治疗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