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6岁,因鼻塞、流涕,伴头晕5年,于2006年3月6日收入院。查体见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双侧鼻腔中鼻道可见一粉红色新生物。鼻窦冠状位CT扫描示:筛窦炎、上颌窦炎。入院诊断: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入院后于2006年3月8日,在局部麻醉加强化麻醉下,使用德国Store鼻内窥镜摄像监视系统动力吸切及手术器械,行双侧鼻息肉、筛窦切除,在手术后期清理右侧前组筛窦颅底时,发现颅底骨板菲薄,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 例1,男,48岁。因夜间睡眠时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夜间睡眠时被憋醒,醒后感心前区压迫感,呼吸困难,出冷汗,常需坐起,深大呼吸。数分钟后,症状可缓解,每晚憋醒约5至6次。晨起自觉乏力,嗜睡,记忆力下降。患者打鼾病史约10年。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门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体格检查:T:36·8℃,P:63次/分,R:20次/分,BP:18/10kPa。一般情况可,体胖,颈短,无颈静脉怒张。鼻粘膜充血明显,双下鼻甲肥大,鼻道无异常分泌物。咽部粘膜呈暗红色充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7岁。因右侧鼻底部肿块半年,伴左侧偏头痛,通气不畅3个月,于2002年12月16日入院。无涕中带血,无突眼,眼疼,视力下降。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无异常。右侧鼻前庭外下方隆起,右侧鼻唇沟变浅,可触及2cm×2cm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失败的原因及鼻内镜下再次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失败的15例(15眼)患者行鼻内镜下再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并且同时治疗鼻腔的疾病(鼻中隔弯曲、鼻息肉及鼻窦炎),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结果 15例(15眼)患者,治愈10例(10眼),好转5例(5眼),原吻合术腔泪囊黏膜黏连、骨窗过小为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为外切口鼻腔泪囊吻合术失败的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术腔置丝裂霉素C可提高鼻腔泪囊吻合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ND:YAG激光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06例,其中男49例,女57例,18~60岁,病程1~10年.主要症状有鼻痒、鼻塞,频繁发作性喷嚏及流清涕,多数在晨起时发作.鼻腔检查见鼻腔黏膜呈灰蓝色或苍白色,鼻甲肿胀,下鼻甲有浆液性分泌物.多数患者局部用过黏膜收缩剂及服用抗组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癔病是一种在不同精神因素影响下引起大脑功能失调的功能性疾病[1]。在临床上常因精神受到刺激后,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情感失调,倒在地上或躺在床上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呈阵发性不规则抖动,失去发音能力,发病以女性较多。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我院发现3例鼻内镜术后并发癔病患者,报告如下。例1,女,20岁,2000年1月20日以反复发作性鼻塞流脓涕伴头疼2年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鼻腔检查:双侧下鼻甲肥大,中鼻道可见粉红色息肉样新生物及黏脓性分泌物;CT扫描:双侧额窦、筛窦、上颌窦炎。无既往重要病史,诊断:慢性…  相似文献   
7.
导航鼻内镜下鼻咽囊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影像导航系统在鼻内镜下治疗鼻咽囊肿的方法及优势。方法 导航鼻内镜下对4例鼻咽囊肿进行手术,气管插管全麻后通过导航定位,根据手术中的需要标定探针或吸引器作为术中的定位设备,在鼻内镜下通过使用导航定位设备以判断囊肿的准确位置及边缘,完整切除囊肿,通畅引流。结果 4例手术均准确定位囊肿的大小及边缘,切除彻底,创伤小,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影像导航系统结合鼻内镜治疗鼻咽囊肿具有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疗效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6岁,因鼻塞、流涕,伴头晕5年,于2006年3月6日收入院。查体见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双侧鼻腔中鼻道可见一粉红色新生物。鼻窦冠状位CT扫描示:筛窦炎、上颌窦炎。入院诊断: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入院后于2006年3月8日,在局部麻醉加强化麻醉下,使用德国Storz鼻内窥镜摄像监视系统动力吸切及手术器械,行双侧鼻息肉、筛窦切除,在手术后期清理右侧前组筛窦颅底时,发现颅底骨板菲薄,有一约5 mm×4 mm骨板缺损区,硬脑膜损伤,有大量清水样液体流出,并随脉搏波动,术者马上意识到术中损伤了硬脑膜,立即停止清理筛窦,用庆大霉素溶液冲洗术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992~2002年,我院收治颈部神经节细胞瘤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39.2岁。全部病例均采用全麻下颈部肿块切除术。结果 2例病人术前行颈部肿块活检,均未得出阳性病理结果。5例病人均为肿块切除术后确诊,2例病人术后出现Horner氏综合症,1例病人术后出现患侧声带麻痹。结论 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块是本病唯一早期症状,手术切除肿块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有恶变倾向.随着鼻内窥镜手术广泛开展,国内外相继报道在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取得良好效果.我科自1997年10月-2001年1月,共收治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