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周雪丹  张科  吴卫  于明帅  吴晓红 《西部医学》2023,35(2):282-286+292
探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唤醒时间、镇痛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于我院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0.8 μg/kg的右美托咪定10 min内静脉泵注体内,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而后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插管前(T0)、插管后10 min(T1)、唤醒前10 min(T2)、唤醒期间(T3)、唤醒后5 min(T4)、加深麻醉后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后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唤醒时躁动发生率,拔管即刻、术后2、6、24 h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麻醉前、术后2 h及6 h应激反应[血清皮质醇(Cor)、醛固酮(ALD)、血糖(Glu)]水平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HR、MAP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时间段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唤醒时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r、ALD、Glu组间、时间点、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各时间段内外周血Cor、ALD、Glu水平均依次递增(P<0.05),且观察组术后2、6 h外周血Cor、ALD、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4,P=0.694)。结论 脊柱侧弯矫形术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有利于提高术中唤醒质量,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雪丹  周海洋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0):1673-1676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体力活动现状,并探讨影响肠造口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行直肠癌造口的患者1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QA)分析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体力活动的相关因素。  结果  185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体力活动总量达到低等体力活动水平共122例(65.95%),达到中等体力活动水平共38例(20.54%),达到高等体力活动水平共25例(13.51%)。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低等体力活动组、中等体力活动组和高等体力活动组在性别、是否在职、文化程度、造口类型、手术时间、造口适应总分、癌症疲乏总分、是否规律锻炼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文化程度较高、回肠造口、不规律锻炼、手术时间 < 1年、造口适应总分降低、癌症疲乏总分升高是影响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低等体力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体力活动主要以低等体力活动水平为主,男性、文化程度较高、手术时间 < 1年、不规律锻炼、回肠造口、疲乏总分升高、造口适应总分下降是导致患者低体力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对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 76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仅给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的各项分值。结果两组护理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评分均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肿瘤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整理宋代三部官修方书中主治虚劳的处方及虚劳疾病的症状表现,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究宋代医家治疗虚劳的用药、组方规律,并由此管窥宋代医家治疗虚劳的学术思想。方法:依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及《圣济总录》三部宋代官修方书中所载治疗虚劳的文献条目,提取其中处方信息和主治症状等信息,利用Excel 2016将处方信息规范化整理成数据库,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纳排标准筛选整理出97首方剂,201味中药;分析用药规律可知所用中药的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肺、肾三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温里类、化痰止咳平喘类为主;在药物使用频次上,最高频使用的5味药物是肉桂、茯苓、人参、炙甘草、白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最高的对药为人参-炙甘草;使用频次最高的角药为茯苓-人参-炙甘草。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可将处方分为3个聚类,并得出核心处方药物。结论:宋代医家治疗虚劳的处方具有鲜明的用药规律,治疗上以“温肾助阳、健脾益气、理气化痰、滋阴清热”为原则,用药上注重脾肾同调、寒温相配、气机升降、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