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缓激肽 (BK)是否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 (IP)。方法 :观察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组、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及缓激肽B2 受体拮抗剂B1650 组以及缺血预处理时加B1650 组各组缺血复灌前后心功能变化 ,并且检测复灌末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可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 ,使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MDA生成下降 ,SOD活性增加 ;加B1650 ,这种保护作用消失。结论 :缓激肽参与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的作用是通过激活缓激肽B2 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NO在缺血预处理(IP)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L-NAME)对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时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组织NO含量,脂质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的影响。结果:短暂的缺血处理缺血使心肌组织NO含量升高,同时心脏舒缩功能改善,丙二醛(MDA)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上升,在缺血预2前应用L-NAME完全抑制NO的产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  相似文献   
3.
卫生防疫工作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都是医药卫生档案的重要材料,必须认真加强管理。对办毕文件的管理,包括办毕文件的平时归卷、立卷、归档三个主要程序。平时归卷是公文管理中的第一道程序。所谓平时归卷,是指文书人员将已经处理完毕的文件材料随时按预先编好的归卷类目归入卷内的工作,包括编制归卷类目、收集、鉴定、归卷几个步骤。本文就平时归卷工作做一些探讨。一、坚持平时归卷的重要意义1.做好平时归卷是规范文件管理的需要:实践证明,严格公文管理,便于文件材料…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85年从事妇产科工作以来,所见子宫肌瘤患者多为30~50岁的妇女,该症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绝大多数长于子宫体部,约10%在宫颈部。该症分三类:(1)壁间肌瘤,瘤在子宫壁间生长,外周为肌层所包围;(2)浆膜下肌瘤,瘤向子宫表面发展,大部分突出于子宫表面时仅为子宫浆膜所覆盖;(3)黏膜下肌瘤,瘤向官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官腔内,或仅一蒂与子宫相连,  相似文献   
5.
方五旺  王英芳  周陵 《安徽医学》2007,28(6):484-486
目的分析总结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的技术参数和要领。方法总结近三年来27例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技术资料,分析室缺大小与封堵器大小选择的关系;室缺类型、缺损大小对手术操作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超声手段对手术支持的必要性等。结果室缺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的选择有以下线性关系:y=1.2x+1.5;囊袋型室缺成功率相对较低为86%,手术用时最长为136.7±32.7分钟,与漏斗型用时94.8±15.0分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经食道超声手术用时延长,达133.9±34.7分钟,经胸超声平均只需100.7±27.6,可以满足手术要求。结论根据室缺大小与封堵器大小的选择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囊袋型出口手术费时长,成功率偏低;多数可使用经胸超声支持进行介入封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A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B组). 结果 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及ST段压低STAVL>ST I A组显著高于B组(均P<0.05);ST段抬高STⅢ0.1 mV 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胸前导联V1~6ST段压低患者中,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显著高于胸前导联V1~6ST段无压低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组[(51±14)%]显著低于B组[(57±10)%](P<0.05);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总的住院病死率6%,均为A组,但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住院病死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者中心源性休克占83.3%. 结论 心电图Ⅲ、Ⅱ、I、AVL、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心源性休克为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导管法封堵中老年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治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见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冠状动脉心房瘘3例,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标准冠状动脉介入方法将微导管定位于瘘管的中段,经该导管输送Cook弹簧圈用于封堵直径<8mm的瘘管;巨大瘘管(直径>8mm)采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封堵。如瘘管形态不适于行弹簧圈或ADO封堵,则采用带膜支架。结果:采用Cook弹簧圈栓塞3例,ADO封堵1例,带膜支架封堵2例,另1例冠状动脉导引导丝致瘘道夹层而自行堵闭。即刻冠状动脉造影微量残余分流2例,术后心电图无特殊改变,临床症状缓解,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随访4个月~2年,无不适症状。结论:经导管法封堵中老年人冠状动脉瘘创伤小,安全有效,可作为合适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在2015年6月—2017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NVAF患者51例,将其分为两组:合并冠心病组以及未合并冠心病组,进行食道超声检查及电话随访。同时纳入同期20例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栓塞的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结果:NVAF合并冠心病组(n=15)较未合并冠心病组(n=36)的栓塞及出血风险更高,但随访结果显示两组终点事件无明显差异。与长期接受药物抗凝的冠心病患者相比,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明显降低大出血风险。中度及重度的左房自显影与终点事件密切相关。结论:不论是否合并有冠心病,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均可预防栓塞并降低大出血发生。左房自显影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心耳封堵术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一个中国汉族肺动脉高压(PAH)家系的致病基因及其位点。方法:对该PAH家系中的2例PAH患者与2名正常者作对照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组间比较,筛选出患者特有的变异,并对筛选出的变异使用Sanger测序法验证,同时在100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共纳入该家系成员8例,有2位已确诊为PAH,其中男性1例(先证者),女性1例,为母子关系。先证者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喘,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77 mmHg(1 mmHg=0.133 kPa),心输出量4.92 L/min,肺小动脉阻力13.4 Wood units。本家系中母子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特征。经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分析和Sanger测序验证后发现骨形成蛋白受体2(BMPR2)基因6号外显子747位点发生插入杂合突变(c.747_748ins CCTTTG ATGGAACATGA:p.V250fs)。另外,在100名健康志愿者中,Sanger测序没有发现该位点杂合突变。结论:发现了BMPR2基因的一个新的突变位点,扩大了BMPR2致病基因位点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