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以提高肝总管癌、胆总管癌、胆囊癌、壶腹部胰头癌及肝门部转移癌等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2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术,术后14例进行茵陈术附汤加减辨证治疗,观察治疗后黄疸指标、转氨酶及全身症状.结果:PTCD成功率100%,术后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搔痒迅速消退,1周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下降;术后14例服用茵陈术附汤加减治疗者,全身症状缓解、消失较快.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CT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华  周金彬 《现代医学》2003,31(4):244-245
目的 分析CT在老年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e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SAE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CT均表现为对称性低密度影,其中位于双侧侧脑室旁62例,累及半卵圆中心31例;其中40例伴多发腔隙性脑梗死,38例伴有脑萎缩,4例伴脑出血。结论 SAE有较典型的CT表现,CT结合临床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单华  许成平  周金彬 《现代医学》2005,33(4):255-256
目的 评估螺旋CT对下腔静脉癌栓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8例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形成及42例良性病变患者的CT征象。结果 8例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下腔静脉内均有不同形状的充盈缺损,在平扫与增强相应层面的下腔静脉时形态无明显改变;42例非肝癌病例中有35例下腔静脉出现假性充盈缺损,但该部位血管直径增强扫描较平扫明显增粗,且延迟扫描缺损消失。结论 螺旋CT对下腔静脉癌栓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区别假性充盈缺损。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变性的CT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临床辨证依据的客观化研究正在国内广泛开展.笔者从本院经CT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0多例中,对有椎间盘变性即椎间盘"真空征象"病例62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探讨与总结,以期对中医防治腰椎间盘变性有所裨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小青龙汤加减,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80%。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应以小青龙汤加减、抗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周金彬  单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84-184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胆石性肠梗阻影像表现,并对照手术结果。旨在提高胆石性肠梗阻的CT诊断水平,为临床诊治胆石性肠梗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本组16例,分析影像表现,总结影像学表现,对照手术结果。结果:16例胆石性肠梗阻影像表现,均有胆道积气、胆囊结石、胆囊肠瘘、肠梗阻。结论:胆囊肠瘘、胆管积气、异位结石头、肠梗阻是本病的特征,CT检查均能显示,能为胆石性肠梗阻临床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股动脉前壁穿刺及插管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避免穿刺点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方法回顾总结1000余次血管性介入手术实践,直接用穿刺针作动脉前壁穿刺;利用螺旋及螺距原理来操控导丝导管在高度扭曲的动脉内进退;在行穿刺点八字形加压包扎时以左右手交替压迫穿刺点来替代包扎前的持续压迫时间。结果股动脉前壁一次穿刺成功率99%,无动静脉瘘、穿刺点血肿及导丝导管误入动脉夹层等并发症;从穿刺针进入动脉内至短导丝插入期间的针尾喷血最多2次,最少1次。减少压迫止血时间15min。用4FRH超滑导管作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配合小螺距逆时针旋转进管法多能成功进入第三级及其以远的动脉分支,Yashiro超滑导管多能替代3F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插管。结论用上述方法可以缩短介入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5例CT定位经肝皮穿刺引流结合柴胡舒肝散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患者在CT定位下经皮肝穿刺,抽吸囊液,注入无水乙醇,结合柴胡舒肝散治疗。结果:经临床疗效评价,痊愈31例,显效17例,有效7例。结论:CT定位经皮肝穿刺引流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囊肿临床疗效明显,对患者痛苦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术后退黄的影响。方法:在PTCD术后加用中药疏肝利湿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4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ALT、AST,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瘙痒变化与单纯PTCD组14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DB、ALT、AST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应用茵陈术附汤能加速黄疸的消退,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全身症状缓解、消失更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