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巯基化合物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枯否细胞(KC)NF-k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高纯度大鼠KC,在过夜培养后冲洗两遍(不含血清),加入内毒素(LPS)10ng/ml刺激原代培养的KC,观察不同浓度谷胱甘肽乙基酯(GSHEE)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KCTNF-a释放和KC内谷胱甘肽(GSH)及NF-kB活性的影响。并观察使用谷胱甘肽合成抑制剂BSO后,对NAC抑制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凝胶滞留电泳法测NF-kB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GSH水平。结果 LPS诱导KC中GSH水平无变化;GSHEE和NAC可提高KC中GSH水平(P〈0.05),降低NF-kB活性和TNF-a释放(P〈0.05)。NAC与BSO合用时KC中GSH水平无变化,TNF-a释放降低(P〈0.05)。结论 NAC通过抑制KC中NF-kB的激活和TNF-a的释放调节KC功能,但这种抑制作用并非通过增加GSH介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作为佐剂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 FICB)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E组和RS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全身麻醉,并于麻醉诱导前行腹股沟上入路FICB。RE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加20mg艾司氯胺酮共30ml,RS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30ml。记录患者回病房后0、6、12、24、48h静息与活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24h内镇痛泵自控按钮首次按压时间、累积按压次数、感觉阻滞恢复时间、首次下床行走时间。计算反弹疼痛(rebound pain, RP)评分,记录患者术后48h内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RE组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在回病房后6、12h低于RS组,活动状态下疼痛VAS评分在回病房后0、6h低于RS组(P<0.05)。RE组患者首次按压自控镇痛时间长于RS组(P<0.05)。在回病房后12、24h,RE组患者镇痛泵自控按钮累积按压次数低于RS组(P<0.05),感觉阻滞恢复时间长于RS组(P<0.001),两组患者首次下床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RP评分低于RS组(P<0.001)。两组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作为佐剂用于FICB可以进一步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以及减少镇痛药物需求,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吲哚胺2,3二加氧酶(IDO)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2月龄,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S组)、生理盐水组(N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8只。N组及K组大鼠均接受右踝关节腔内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注射,建立疼痛抑郁共病模型;S组大鼠则注射生理盐水50μl作为对照。CFA注射后1、7、14d分别测定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及不动时间。第14天行为学测试后,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组则注射20 mg/kg氯胺酮1 ml。三组大鼠于腹腔注射后1h测定MWT及不动时间。随后取大鼠海马、前额皮层、扣带回组织及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IL-6浓度及IDO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N组及K组CFA注射后1、7、14dMWT明显降低(P0.05),CFA注射后7、14d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N组比较,K组MWT明显升高(P0.05),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大鼠海马、前额皮层、扣带回IL-6浓度和IDO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氯胺酮可有效治疗疼痛抑郁共病,这可能与其抑制大鼠不同脑区IDO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光棒在快速诱导经鼻气管内插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诱导麻醉下光棒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临床效果。方法60例全麻患者随机均分为光棒(LW)组和纤维支气管镜(BF)组,比较两组插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和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结果在规定的3min内,LW组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BF组(96.7%vs.70.0%,P<0.05);LW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F组[(38.9±16.2)svs.(133.0±37.9)s,P<0.01]。LW组导管通过声门顺利率高于BF组(96.6%vs.66.7%,P<0.05)。结论光棒引导经鼻气管内插管,是口腔颌面部手术全麻快速诱导建立气道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芬太尼分次注射对其诱发的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选择400例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预先注入0.9%生理盐水5mL,1min后注入2.5μg/kg芬太尼;B组预先注入0.5μg/kg芬太尼,1min后注入2μg/kg芬太尼;C组预先注入1μg/kg芬太尼,lmin后注入1.5μg/kg芬太尼;D组预先注入1.5μg/kg芬太尼,1min后注入1μg/kg芬太尼。观察各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四组咳嗽的发生率分男11为68%、5%、40%、64%,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和D组(P〈0.05),B组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预先注入0,5μg/kg芬太尼,1min后注入2μg/kg芬太尼,这种分次注药方式可以降低全麻诱导期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正>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ndetomidine hydrochloride,DEX)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与α2、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比例为1 600∶1),它能作用于脑和脊髓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神经元放电,产生镇静、镇痛、抗焦虑、器官保护等作用。DEX在很多方面所产生的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疗效. 方法 选择GCS 3~8分sTBI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冰袋降温组(Bag组)和冰毯降温组(Blanket组),每组10例.前者用冰袋置大血管处降温,后者用冰毯(设定鼻咽温33 ~34℃)降温,均维持术中和术后48 h.两组均于术前10 min(To)和术后8,12,24,48,72 h(T1、T2、T3、T4、T5)记录颅内压、脑灌注压(CPP)和GCS评分;T0、T3、T4、T5及术后96 h(T6)取静脉血以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S-100β蛋白浓度.记录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Bag组T1~T5时体温较T0降低不显著(P>0.05),NSE(T3~T6)、S-100β(T3~T6)及MBP(T4~T6)升高(P <0.05或0.01);颅内压T2~ T5时较T1升高,CPP T3 ~T5时降低(P<0.05).Blanket组体温T1~T5时较T0显著降低(P <0.001); NSE(T3~T6)、MBP(T5 ~T6)及S-100β(T4~T6)升高(P <0.05或0.01);颅内压T2~T6时较T1升高(P<0.05),CPP降低不显著(P>0.05).与Bag组比较,Blanket组体温(T1~T5)低,颅内压(T2~T5)低,CPP(T3~T5)高,NSE(T4 ~T6)、MBP(T4~T6)及S-100β(T6)低(P<0.05或0.01).两组GCS和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治疗可减轻sTBI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骶骨标本第一骶孔的解剖学特点,为第一骶前孔神经阻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50例骶骨标本进行测量,包括左、右第一骶后孔与骶正中嵴的距离,第一骶前后孔的深距,并确定穿刺进针的最佳角度.结果 左、右第一骶后孔与骶正中嵴的距离分别为(23.6±1.4)mm和(23.5±1.8)mm.左、右侧第一骶前、后孔深距分别为(26.1±2.8)mm和(25.4±2.6)mm.最佳进针角度,左侧:与冠状面和矢状面夹角分别为(82.3±2.6)°和(8.3±1.1)°;右侧:与冠状面和矢状面夹角分别为(83.9±2.9)°和(9.2±1.5)°.结论 第一骶前孔神经阻滞穿刺点宜选择距骶正中嵴旁开25~30 mm,角度以与冠状面82°~84°、矢状面8°~10°较易穿刺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断裂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可行性.方法:本组12例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快速诱导用药力月西(0.1~0.3)mg/kg,芬太尼(0.003~0.005 )mg/kg,卡肌宁(0.3~0.6)mg/kg,异丙酚(1.0~1.5)mg/kg.结果:麻醉期间均未出现呕吐及误吸情况,手术顺利完成.结论:支气管断裂手术麻醉首选复合全身麻醉,要求诱导迅速,插管迅速到位.  相似文献   
10.
前经路颈椎手术神经阻滞麻醉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颈椎间盘突出症 (CPID)和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cmyelopathy ,CSM )等颈椎良性疾病属中老年常见病。患者十分痛苦 ,常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临床相继开展了前经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和椎管减压脊椎植骨融合器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