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目的 了解长江江滩武汉段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方法 选择长江江滩武汉江岸段, 通过捕鼠夹捕获江 滩野鼠, 解剖肝脏肉眼观察肝脏病变和肝组织压片显微镜镜检虫卵。结果 结果 调查点依自然条件分6个片区, 每个调查片 区分别放置60个捕鼠夹, 共360个, 回收360个鼠夹, 共捕获31只野鼠, 平均鼠密度为8.61%, 1只鼠检出肝毛细线虫, 感 染率为3.23%。 31只野鼠中黑线姬鼠24只, 褐家鼠3只, 鼩鼱4只, 感染率分别为0、 33.3%和0。结论 结论 长江江滩武汉段 鼠体有肝毛细线虫感染, 为肝毛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武汉市垸内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及费用效益进行分析,为决策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不同地理特点,以环境改造为主,采用沟渠硬化、开新填旧、建鱼池等方法,辅以药物杀灭对垸内钉螺孳生地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收集治理前后螺情、人畜病情以及项目费用、疫区经济状况等相关资料,计算螺情、病情指标下降率以及单位效果费用、净效益、费用效益比,进行防治效果评价和费用-效果、费用-效益分析。结果经综合治理,全市有螺处数、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79.93%,85.73%;垸内各流行村人群粪检阳性率下降了58.82%;耕牛粪检阳性率下降了73.14%。项目血防综合效果指数为71.50,费用效益比为1:2.92,净效益费用比为1.92。结论垸内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流行,是湖沼型垸内亚型地区控制并消灭血吸虫病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一种高效、简便、快速疟原虫PCR模板制备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2011年自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中疟疾现症患者(显微镜检查阳性),采滤纸血,用蒸馏水直接溶血法和Chel-ex-100法分别制备疟原虫PCR模板,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疟原虫ss RNA基因,并对两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分别用蒸馏水直接溶血法和Chelex-100法制备疟原虫PCR模板32个,其中恶性疟原虫26个,间日疟原虫6个,直接溶血法巢式PCR检测全部出现特异性扩增带,而Chelex-100法均未出现扩增带。结论:蒸馏水直接溶血法是一种较为理想制备疟原虫PCR模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掌握武汉市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动态观察血吸虫病流行趋势,科学评价各项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武汉市于2004-09/12开展了第三次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及监测工作。1内容与方法1.1确定调查点根据全国抽样调查及省监测点调查方案要求,结合《武汉市血吸虫病情监测方案》,以行政村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调查点。1.2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点常住人口中的6~65岁者为调查对象。如调查点中6~65岁居民不足1000人时,应在临近流行类型和居民感染率相同的行政村抽取部分村民组补足调查人数,居民的受检率在90…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全面评价武汉市消除碘缺乏病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和防治效果,建立可持续消除的工作机制,根据国家5部局制定的“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方案)”,市评估小组于1999年10月18日——11月19日对所辖5区进行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外对凝血酶原——前转变素试验(PP试验owren法)进行了改良,并称之为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主要用于测定由肝细胞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总活性。国内张克铮将该试验用于不同类型肝炎及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病人的检测,其结果表明:该试验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及慢性肝病肝脏损害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掌握2014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行政村为单位, 设监测点28个,对各监测点进行人群、耕牛病情、螺情监测及相关因素调查,统计分析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耕牛感染情况及钉螺分布等相关指标。 结果  全市监测点共调查居民15 310人, 耕牛348头, 调查有螺及可疑环境67处1 370.90hm2。人群、耕牛感染率分别为0.05%和0,人群感染率较2013 年下降了61.54%(χ2= 5.844,P=0.016)。垸内、垸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需进一步加强螺情监测,巩固传染源控制措施,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成虫吡喹酮用药前后差异表达序列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感染新西兰大白兔前后肝脏内差减cDNA文库,为筛选吡喹酮治疗过程中日本血吸虫体内药物反应分子靶标奠定基础。方法日本血吸虫感染新西兰大白兔,吡喹酮治疗者为实验组,未经吡喹酮治疗者为对照组,应用PCRSelectcDNASubtraction试剂盒进行SSH分析,分别构建正向和反向消减cDNA文库,对文库进行筛选,挑取阳性克隆测序获得差异表达EST或新EST,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2个消减文库中共筛选到39个有效阳性克隆,其中正向文库22个,反向文库17个,分析表明这些EST编码主要是一些酶及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相关的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吡喹酮治疗前后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研究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了解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fcrt基因)K76T点突变发生情况。方法 方法 采集 2008-2012年从非洲、 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 根据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序列设计巢式PCR引 物, 以血样中的恶性疟原虫DNA为模板, 进行巢式PCR?RFLP分析。结果 结果 92份输入性恶性疟现症患者血样中, 突变型Pf? crt基因50份, 占54.3%; 野生型Pfcrt基因42份, 占45.7%。采自非洲国家 (尼日利亚、 赤道几内亚、 利比里亚等9国) 回国人 员的70份血样中, 野生型Pfcrt基因37份, 突变型Pfcrt基因33份, 分别占52.9%和47.1%; 采自东南亚国家 (缅甸和印度尼西 亚) 回国人员的22份血样中, 野生型Pfcrt基因5份, 突变型Pfcrt基因17份, 分别占22.7%和77.3%。不同地区回国人员Pfcrt 基因突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12, P < 0.05)。结论 结论 来自不同流行区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Pfcrt基因突变发 生率也不同, Pfcrt基因K76T位点突变检测在输入性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监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