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刘再新  周树虎 《山东医药》2008,48(17):96-97
将1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干预组96例,两组均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经鼻饲流质食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及进食功能训练,30d后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吞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吞咽及进食功能训练可有效预防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60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收集一般资料,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所有对象进行头颅MRI扫描,记录颅内腔隙性病灶的数量,根据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ge 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分级方法对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变性程度进行评分.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CD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60例SIVD组中临床症状表现为步态不稳19例(31.7%)、构音障碍7例(11.7%)、饮水呛咳5例(8.3%)和尿失禁5例(8.3%),神经系统体征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27例(45.0%)、共济失调8例(13.3%)和假性延髓麻痹7例(11.7%).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0.01)、高脂血症和高血清Hcy(均P〈0.05).SIVD组脑腔隙性病灶为216个,对照组为2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及MoCA量表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SIVD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步态不稳、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和尿失禁,主要的神经系统体征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共济失调和假性延髓麻痹.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清Hcy是SIVD的重要的危险因素.(2)MMSE和MoCA是测评SIVD较敏感的痴呆评定量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颈动脉狭窄再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60例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常规随访,行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增加健康管理团队的随访、宣教、指导支架植入相关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及检测。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评估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12个月内,行为干预组(6.7%,3.3%)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和颈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20.0%)(均P<0.05)。干预后6个月及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干预组:干预后6个月(171.20±18.43)分,干预后12个月(179.90±14.34)分;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160.77±13.43)分;干预后12个月(164.27±14.85)分]、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干预后6个月(188.47±16.25)分,干预后12个月(203.17±13.84)分;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170.67±15.82)分;干预后12个月(183.80±18.1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可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并降低颈动脉狭窄的再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行为干预可以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主要以小血管疾病为病因,包括腔隙状态、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和Binswanger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皮质下综合征和认知障碍.积极诊断和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及老年脑梗死组。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2.98,相对危险度为8.67;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回归系数为1.75,相对危险度为5.7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名同年龄健康对照患者及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86名同年龄对照组患者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及老年脑梗死组。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回归系数为2.98,相对危险度为8.67;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回归系数为1.75,相对危险度为5.7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血压是引起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再新  周树虎 《中国保健》2008,16(10):282-28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5例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抽取静脉血测定CRP水平,按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FDS)进行评分,在出院时对预后进行评定.结果:CRP异常组脑梗死28例,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13例;CRP异常组CNFDS评分较高,中位数为17(5~34)且预后不良.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6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398例,无斑块组148例。分析2组患者与血管危险因素、脑卒中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发生率较高,占72.89%。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组患者发病年龄、吸烟、脑卒中、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脂蛋白(a)、全部前循环及部分后循环脑梗死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脑卒中、高敏C反应蛋白≥1.74 mg/L、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年龄、高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的干预对预防脑血管病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脑白质联络纤维变化的特点,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SIV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 CA)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用全脑磁共振DTI技术,测量上纵束、下额枕束(额部、额颞部和颞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和扣带束多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束、左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膝部FA值明显下降,ADC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VD患者多个感兴趣区的DTI改变证明联络纤维损伤明显;全脑DTI研究是SIVD患者敏感可靠的技术方法,有助于理解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联络纤维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酷似僵人综合征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表现为僵人综合征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僵直、肌肉痉挛、癫痫,脑脊液检查示细胞数、蛋白正常;抗钾通道相关抗体、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单胞病毒抗体正常,肌电图示连续的运动单位活动。颅脑强化磁共振示右蝶骨嵴区脑膜瘤,颈椎磁共振示C3-4、C4-5、C5-6、C6-7椎间盘轻度后突出;胸部CT示纵隔内及双侧锁骨上下窝区多发肿大淋巴结,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病理结果显示转移性小细胞癌。 结论临床表现似僵人综合征的患者,如找不到病因,应行全身检查尤其是肺部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