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应用人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78例,于术后9个月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 优65例,占83.33%,良9例,占11.54%,可4例,占5.13%,优良率为94.87%.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满意,前外侧人路的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程度,用Brooker标准评价异位骨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例达到解剖复住,13例复位满意,总满意率高达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Brooker分级I级1例,Ⅱ级1例,总异位骨化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切开复住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VP进行治疗,术前、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疗效评定为0级20例,级者11例,Ⅱ级者5例,Ⅲ级者1例,有效率为97.30%,术后早期疼痛明显缓解,评分后3d(2.09±0.41)较术前(6.32±0.29)明显下降(P〈0.05),活动能力评分术后3d(1.28±0.61)较术前(3.08±0.63)明显改善(P〈0.05)。经平均(16.8±1.5)个月随访,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PVP是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简便、安全可靠,可减少病人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最佳显露方式。方法搜集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5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的为A组,采用传统后入路方式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感觉程度(VAS评分)、切口并发症方面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虽具有操作容易、软组织受损轻微、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该方式在术中的暴露范围有限,具有手术适应证的局限性,而且其他效果与传统后入路方式无差异,所以建议对于需要行椎板开窗探查、减压、椎管内骨块复位以及需要加用横连接、棘突钢丝内固定的患者,最好选用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  相似文献   
6.
覃开兵  周树权 《吉林医学》2013,34(18):3562-3563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腰椎外侧融合术(PLF)两种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PLIF组和PLF组,采用Suk标准及Nakai评分方法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骨性融合情况。结果:PLIF组和PLF组Nakai评分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3.10%和77.78%,Suk标准评判骨性融合率分别为89.2%和72.3%,PLIF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明显优于P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椎外侧融合术相比,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对患者腰椎滑脱的矫正、生理曲度恢复、椎间高度维持及椎间孔面积扩大等指标的改善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临床疗效主观评价优良率高于PLF。  相似文献   
7.
覃开兵  蒋劲松  周树权 《北方药学》2013,(1):73+39-73,39
目的:研究和探讨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42例骨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创面处理,治疗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一次植皮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在骨科创伤中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选择我院2012年1~12月收治入院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切口微创入路和传统术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治疗优良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Neer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小切口微创入路方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疗效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少切口感染、旋肱血管和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皮质骨开窗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效果.方法 搜集髋关节翻修手术治疗的患者28例(28髋),均采用股骨皮质骨开窗术进行翻修,结合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对股骨皮质骨开窗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无再次翻修病例.股骨皮质骨开窗平均长度为3.4 cm,宽度为1.2 cm...  相似文献   
10.
肱骨外科颈骨折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行锁定加压钢板和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将7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加压钢板组36例,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组36例。结果: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优19例,占52.78%,良15例,占41.67%,可2例,占5.56%,差0例,优良率为94.44%;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优15例,占44.67%,良14例,占38.89%,可5例,占13.89,差2例,占5.56%,优良率为8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器固定较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有安全,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能够早期功能锻炼及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