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索肝癌的化学预防,应用抑制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癌前病变肝细胞增生酶异常灶(GGT灶)发生短期实验模型,研究对肝炎有一定疗效的逍遥散加减加基础组成的复方当归,柴胡提取液(954合剂)对DEN致肝癌作用的影响,并与已知抑制物甘草甜素(GL)相比较,结果显示954合剂和GL对DEN诱发肝癌前病变GGT灶的数量及大小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单给DEN的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5~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 celllungcancer ,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及非癌肺组织淋巴细胞中T细胞受体 (TCR)Vβ优势表达情况及优势亚家族的克隆性分布。方法 收集 2 4例NSCLC患者外周血、肺癌组织和非癌肺组织 ,提取RNA ,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扩增TCRVβ 2 4个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 3(CDR3) ,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 ,以 10例正常人外周血结果作对照 ,比较不同来源T细胞TCRVβ亚家族的表达情况。 结果 NSCLC患者仅存在部分亚家族的T细胞 ,其中TCRVβ5的表达率在TIL中 (6/18,33.3% )明显高于PBL(1/2 4,4.2 % )和非癌肺组织(0 /12 ) ,P值均 <0 .0 5 ,而且 6例表达Vβ5的TIL中 2例为寡克隆增殖 ,4例为多克隆增殖。 结论 NSCLC患者TCRVβ 2 4个亚家族呈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 ,提示NSCLC的TIL中可能存在肿瘤相关抗原 (TAA)刺激引起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周昕熙  严子锵 《癌症》1998,17(4):259-261,264
目的:探讨实验性肝细胞增生酶异常灶量化指标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抑制物抑制二乙基亚硝胺(NDEA)致大鼠肝细胞增生酶异常灶(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灶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阳性灶)发生的短期实验模型以及电脑化图形扫描分析系统对肝细胞增生酶异常灶进行测量,统计比较其结果。结果:三个肝叶切片的总值和任一肝叶切片数值以及各肝叶切片数值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评价抑制物抑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灶发生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内微血管密度 (MVD)和微血管结构 (MVS)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以Von Willebrand因子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 ,镜下观察 49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微血管的数量与结构特征。根据其形态的不同 ,把微血管分为A、B两型 ,A型主要表现为血管壁较厚或较完整 ,管形较规则 ,常分散存在 ;B型主要表现为血管壁薄或不完整 ,管形不规则 ,常丛状或网状分布。结果 ①原发NSCLC组织内MVD与患者pTNM分期和淋巴结受累与否密切相关 ,P值分别为0 .0 43和 0 .0 3 8,而MVS与原发瘤大小密切相关 ,P =0 .0 0 2 ;②原发NSCLC组织内MVD较高者 (>5 2 /2 0 0×视野)的生存期 (2 3 .2月± 18.4月 )明显短于MVD较低者 (<5 2 /2 0 0×视野) (3 5 .9月± 2 0 .9月 ) ,P =0 .0 1;③原发NSCLC组织内MVSA型者的生存期 (3 9.4月± 17.2月 )明显长于MVSB型者 (2 3 .5月± 2 0 .3月 ) ,P =0 .0 0 8;④原发NSCLC组织内MVD <5 2 /2 0 0×视野 且MVSA型者的生存期 (4 2 .9月± 19.3月 )明显长于MVD >5 2 /2 0 0×视野 且MVSB型者 (15 .7月± 16.8月 ) ,P =0 .0 0 2。结论 原发NSCLC组织内MVD和MVS特征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提示MVD和MVS特征可以作为临床估价患者预后和设计术后辅助治  相似文献   
5.
在Microsoft window2000操作系统下利用Visual FoxPro6.0数据管理系统建立适于科研使用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庞雄昊  陈敏山  贾卫华  周昕熙 《癌症》2008,27(12):1233-1238
背景与目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免疫治疗的一个良好的靶分子,如何克服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状态是诱导有效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本研究探讨异种同源蛋白疫苗负载人AFP肽段的树突细胞(human AFP-derived peptide-pulsed dendritic cells,hAFP-DCs)对小鼠肝癌的体外杀伤作用和体内抑瘤效应.方法:传统方法制备骨髓来源的DCs.MTT法检测hAFP-DCs诱导的CTL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l-6的体外杀伤活性.建立Hepal-6细胞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分别瘤内注射hAFP-DCs、DCs和PBS(每周两次),观察小鼠肿瘤体积和荷瘤存活时间.结果:成功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DCs.体外杀伤实验显示,hAFP-DCs刺激组和单纯DCs刺激组CTL对Hepal-6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PBS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内实验表明.每个C57BL/6小鼠接种7×106个Hepal-6细胞31 d后,hAFP-DCs、DCs和PBS组小鼠平均移植瘤体积分别为(195.04±155.22)mm3、(360.65±209.02)mm3和(756.19±503.24)mm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40 d的观察期内,小鼠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100%、90%和50%(P=0.008).结论:负载人AFP抗原肽的DEs疫苗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抑制小鼠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