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作者采用细胞生物学与细胞遗传学方法,评价茶多酚(TP)对醋氨酚(Ace)致大鼠着床前胚泡遗传物质损伤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大鼠孕第3天igAce0.5g/kg(阳性阴道涂片为孕第0天),呈明显的胚泡微核诱导作用,胚泡微核率为122‰,具微核胚泡率为33.3%,而孕第0~3天每天igTP0.1、0.2和0.4g/kg后再给同剂量Ace,则胚泡微核率和具微核胚泡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6.2‰、4.1‰、3.7‰和18.3%、14.3%、12.5%,并呈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提示TP对Ace致大鼠胚泡遗传物质损伤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降低Ace在体内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6例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口服250mg·d^-1,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晚期NSCLC患者中,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PR)4例(25.0%),稳定(SD)6例(37.5%),临床获益率(PR+SD)为62.5%。临床获益率与性别、吸烟史及癌症分期无关。到随访截止日期,16例患者中,6例存活,10例死亡;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吉非替尼有明显抗肿瘤作用,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张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21-2922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联合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化疗,21d为1个周期,连续应用2个周期后采用WHO标准进行化疗效果评价。结果4JD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6例(40.0%)、稳定17例(42.5%)、进展7例(17.5%),近期有效率为40.0%(16/40),中位生存期11.8个月。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关节肌肉疼痛和消化道反应为主,均对症治疗后缓解,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浅谈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建平  周张东 《安徽医药》2006,10(11):894-895
有资料表明[1],全世界约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导致的.住院病人中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为10%~20%;约有0.3%~5%的住院病人因ADR入院,因ADR死亡者占死亡病人的0.24%~2.9%.在我国每年约有5000万住院病人,其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其中50万人属于严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约有19.2万,比传染病致死的人数高出数倍.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张东  何建平 《海峡药学》2010,22(7):251-253
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又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本身因素及临床使用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16例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口服250 mg·d-1,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晚期NSCLC患者中,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PR)4例(25.0%),稳定(SD)6例(37.5%),临床获益率(PR+SD)为62.5%。临床获益率与性别、吸烟史及癌症分期无关。到随访截止日期,16例患者中,6例存活,10例死亡;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 吉非替尼有明显抗肿瘤作用,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16例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口服250 mg·d-1,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晚期NSCLC患者中,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PR)4例(25.0%),稳定(SD)6例(37.5%),临床获益率(PR+SD)为62.5%。临床获益率与性别、吸烟史及癌症分期无关。到随访截止日期,16例患者中,6例存活,10例死亡;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对症处理后可缓解。结论 吉非替尼有明显抗肿瘤作用,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药物引起血液学改变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药源性疾病的10%,而药源性溶血性贫血(DHA)据WHO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估计,约占药源性血液学反应的10%.DHA根据病程缓急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常伴有贫血、黄疸、尿色棕红等.随着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增多,中成药所致的DHA的病例也有逐年增多趋势.本研究对中成药所致的DHA文献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张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75-1675
药物引起血液学改变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药源性疾病的10%,而药源性溶血性贫血(DHA)据WHO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估计,约占药源性血液学反应的10%。DHA根据病程缓急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常伴有贫血、黄疸、尿色棕红等。随着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增多,中成药所致的DHA的病例也有逐年增多趋势。本研究对中成药所致的DHA文献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药物引起血液学改变较为常见,约占全部药源性疾病的10%,而药源性溶血性贫血(DHA)据WHO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估计,约占药源性血液学反应的10%.DHA根据病程缓急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常伴有贫血、黄疸、尿色棕红等.随着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增多,中成药所致的DHA的病例也有逐年增多趋势.本研究对中成药所致的DHA文献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