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阳虚动风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虚动风乃虚风之范畴,而阳虚动风与阴虚动风两者合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虚风理论体系。虚风者,历代医家多沿袭阴虚、血虚内生之论,而阳虚生风者,虽近年文献多有理论发掘,但尚缺乏临床证治之准绳,故其证治规律值得研讨。笔者现不揣浅陋,试论如下。1 概念沿革阳虚动风一证,古代医籍尚无明确记载,但有其一定的理论依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有关于本病证之症状及机理的简略描述。如《灵枢·经筋》谓:“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寒”谓“内  相似文献   
2.
一、寒厥:1.阳衰阴盛之寒厥:“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第353条)据阳衰阴盛之理,临床且可见恶寒踡卧、四肢不温、呕吐下利、舌淡苔白,脉沉微或微而欲绝等症。治当四逆汤回阳救逆,阳回则噘逆止。如成无己曰:“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四肢者,诸阳之本,阳气不足,阴寒加之,阳气不相顺接,是致手足不温而成四逆也。此汤申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  相似文献   
3.
痰浊与内风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中风,痫证,痉病及颤证等内风病证对痰浊与内风的发病进行了深入地讨论,说明临床客观存在“痰浊生风”的病理机制,从而为内风病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平龙 《陕西中医》1990,11(1):19-20
本文系统地从理论基础、病理机制及辨证治疗等方面对阳虚动风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虚风理论与临床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6.
卢××,女,29岁。89年10月29日初诊。七天前不慎落水,尔后即起恶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8℃之间。经用青、链霉素,解热镇痛药及激素治疗一周,发热稽张不退。患者高热,微恶风寒,轻度自汗,胃脘灼热,伴神疲倦怠,口渴欲饮,纳(?)不香,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洪数。证属邪热充斥阳明,气阴耗伤,故尊仲景之法,重在清热保津,益气护阴,方选白虎加入参汤出入:生石膏50克,知母12克,粳米一撮,西洋参8克(兑服),麦冬10克,连翘12克,甘草3克。日1.5剂,分三服。服药四剂,热势骤退,体温36.8℃,恶寒除,但仍感口渴神疲。食纳不佳,方易益胃汤加参调理善后,四天后痊愈。  相似文献   
7.
1、宣肺解表,涤饮利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小青龙汤主之”(40条)。表寒不解,水气停积,肺气失宣,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治用小青龙汤宣肺解表,涤化水饮,表解饮除,上焦得开,下焦得通,则小便自利。 2、助脾和胃利水“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条)。服桂枝汤,或用下法,但仍见头项强痛诸症,并非“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桂枝汤可汗证,或以“心下满微痛”可下证。因本证辨证关键在小便不利,实属脾胃失运,气化不利,水邪內停之理,治乃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待脾胃健运,气化得利,水邪能除,则小便不利及诸症乃熄。  相似文献   
8.
小便不利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症状,它在中医临床辨证中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伤寒论》对小便不利的论述颇多,治疗方法明晰井然,现就根据有关条文内容,将小便不利的种种治法归纳如下,不妥之处,冀同道指正。 1 宣肺解表,涤饮利水法:“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小青龙汤主之”。(40条)表寒不解,水气停积,肺气失宣,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且汪訒庵  相似文献   
9.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指导原则之但五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将其囊括为:“凡母病及子。……子病犯母……或单纯一脏的疾病,均可按照‘补母泻子”的原则来论治”。此提法与临床实际运用颇有不符之处,“补母泻子”原则并非能指导上述诸病的治疗,它不带有普遍的指导性,只有在特定的病例治疗中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谈《伤寒论》中相反配伍用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平龙 《山西中医》1989,5(3):36-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