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癌痛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疼痛科收治的60例癌痛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疼痛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癌痛病人治疗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泛发的皮肤损害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银屑病患者规范治疗后的自我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对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进行综述,重点阐述患者自我管理内容,旨在为后续开展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相关干预研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疾病预后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分枝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PE]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08年2月采用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分枝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206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3.1岁。病程1年-26年,平均5.7年。术中保留阴茎背侧中线12点处横径2mm以上神经纤维1枝,余阴茎背神经纤维分枝游离切断1—2cm。结果术后3个月共随访197例患者,182例有效,15例无效,总有效率92.2%。无勃起功能障碍、无性快感缺失、不射精和龟头萎缩等。结论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分枝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安全,有效,是早泄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食管癌手术切除的适宜长度。方法手术切除140例食管鳞癌,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将切除的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在镜下观察食管癌粘膜下浸润、跳跃式转移,肿瘤多源性等多方面情况。再用食管癌切除后,回缩法推算术中实际长度。结果 140例食管癌手术中,以肉眼观大体肿瘤为中心发现食管癌粘膜下浸润108例(77.1%),以门齿为距仅有近端浸润32例,远端浸润26例,两端均有侵润50例,近端粘膜下浸润长度平均为3.5cm,最长浸润距离值为4.8cm;距门齿食管癌远端粘膜下浸润长度平均为3.2cm,最长距离值为4.1cm:发现肿瘤多源性25例(17.9%),其中仅有近端病灶7例,仅有远端病灶13例,两端均有病灶5例。近端多源性病灶移与肉眼大体肿瘤距离加多源性病灶长度均数为3.9cm,最大距离为4.7cm;远端多源性病灶与肉眼大体肿瘤距离加多源性病灶长度均数为3.6cm,最大距离为8.5cm。140例患者中发现21例(15.0%)有跳跃式肿瘤转移,其中近端跳跃转移11例,远端跳跃转移5例,两端均有5例。近端跳跃式转移与肉眼大体肿瘤的距离加跳跃式转移的长度平均数2.3cm,最大距离3.1cm;远端跳跃式转移与肉眼大体肿瘤的距离加跳跃式生长的长度平均数2.4cm,最大距离2.8cm。140例患者中未发现残端癌。结论食管癌手术切除的适宜长度,应该是距门齿近端切缘至肿瘤上缘应不少于6cm,远端应将食管全部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前5-HT3受体拮抗剂广泛应用于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 ,但使用上述药物后很多患者产生腹胀、食欲减退及便秘等消化道副作用 ,影响了患者在化疗期间的恢复。我们使用西沙必利联合恩丹西酮治疗化疗后上述症状 ,明显改善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为住院化疗病人 ,男性38例 ,女性30例 ,年龄28~72岁 ,平均49岁 ,其中急性白血病17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 ) ,恶性淋巴瘤15例 ,肺癌14例 ,乳腺癌13例 ,多发性骨髓瘤9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发病年龄大多在50~60岁.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MM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对170例开胸手术患者于术后安置不同内径的下胸部引流管行胸腔引流,并比较其引流效果及对胸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106例外伤性脾破裂致伤因素,直接局部强暴力足以致伤正常脾脏,而间接弱暴力仅能致伤异常脾脏,受伤部位多为脾下极,其次为脏面。多发外伤、伤史不明、延迟性脾破裂及包膜下出血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的临床应用及其术后生活质量。方法:47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管胃组及对照组,管胃组243例,对照组231例。管胃组采用切除胃小弯侧形成管状胃由食管裂孔经后纵隔沿食管床及主动脉弓后送至右胸膜顶或者左颈部行食管胃吻合,食管胃吻合采用粘膜肌层分层吻合;对照组则采用全胃由同样途径在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胃断端分层吻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均恢复出院,无手术死亡。管胃组吻合瘘发生率为0.8%,明显低于对照组吻合瘘发生率5.1%,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吻合狭窄发生率13.8%,p<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16.4%,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管胃重建消化道更加符合患者生理解剖要求,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行气化瘀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未做放化疗,仅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元胡止痛胶囊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吗啡缓释片治疗,在治疗前后用NR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观察两组吗啡的使用剂量,止痛效果、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连用1周后进行总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均有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能降低吗啡缓释片的使用剂量,同时能减轻患者恶心呕吐、头昏嗜睡及便秘等不良反应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活血行气化瘀法能提高癌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有效减轻吗啡缓释片的不良反应,其配合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