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萍蓬草属Nuphar Smith. 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及美洲大陆,其主要药效成分为倍半萜类生物碱,具有抑制肿瘤转移、免疫抑制、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综述萍蓬草属植物生物碱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萍蓬草属植物药用价值,发掘其药用潜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帅  张敬文  张银勇  单连海  黄晶  周先礼 《中草药》2014,45(15):2153-2156
目的研究川东特有植物小娃娃皮Daphne gracilis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娃娃皮全株95%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木栓酮(2)、豆甾-4-烯-3-酮(3)、豆甾-4-烯-3,6-二酮(4)、羽扇豆醇(5)、豆甾醇(6)、1,3-二硬脂酸甘油酯(7)、1-二十二烷酸甘油酯(8)、十八醇(9)、植醇(10)、去氢双松柏醇(11)、epoxyconiferyl alcohol(12)、齐墩果瑞香酮(13)、14-姜酮醇(14)、马台树脂醇(15)。结论 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7~9、11、12、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1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秦长红  梅莹  周先礼  阿萍  黄帅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9):2571-2571
目的:研究藏药髯花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叶中的单萜类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单萜类化合物,分别为髯花杜鹃素A (1)、cannabiorcicyclolic acid(2)、髯花杜鹃素B (3)、髯花杜鹃素C(4)和髯花杜鹃素D(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修正了髯花杜鹃素A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 im-pack CLC-ODS色谱柱,波长267nm,流动相:乙腈-水(17∶83),流速1 m l/min。结果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在0.075~6.25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9)。平均回收率为99.1%,RSD=2.3%。结论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脉花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操作简便,专属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藏药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 Bur.et Franch.)的嫩枝和嫩叶中的酚类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樱草杜鹃中分离得到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annabichromeorcinic acid(1)、苔色酸甲酯(2)、苔色酸(3)、苔黑酚-O-β-D-吡喃葡萄糖苷(4)、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5)、lyoniside(6)、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7)、3,5-二羟基-4-O-(β-D-吡喃葡萄糖苷)苯乙酮(8)。结论 除化合物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韩萌  王腾飞  单连海  陈琳  黄帅  周先礼 《中草药》2022,53(12):3587-3594
目的 对拟康定乌头Aconitum rockii和林地乌头A. nemorum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对其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IR、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拟康定乌头中共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α,6α,8β,16β,18-pentamethoxy-14α-benzoyloxy-N-ethylaconitane(1)、工布乌碱(2)、大渡乌碱(3)、膝乌宁碱甲(4)、滇乌碱(5)和黄乌生(6);从林地乌头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塔拉萨敏(7)、14-乙酰塔拉萨敏(8)、卡马考宁(9)、16-epipyroaconine(10)、乌头碱(11)、3-脱氧乌头碱(12)、牛扁碱(13)、甲基牛扁碱(14)、德尔色明甲(15)、德尔色明乙(16)。结论 化合物1是新的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命名为拟康定乌碱甲;化合物2~6为首次从拟康定乌头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6为首次从林地乌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ch.中的生物碱.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0个生物碱,分别为:高乌甲素(I)、dehydroacosanine(Ⅱ)、冉乌碱(Ⅲ)、宋果灵(Ⅳ)、乌头碱(Ⅴ)、新乌头碱(Ⅵ)、去氧刺乌头碱(Ⅶ)、spicatine A(Ⅷ)、印乌碱(Ⅸ)、puberuline C(Ⅹ).结论 化合物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樱草杜鹃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樱草杜鹃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评价指标,考察黄酮质量分数,通过正交试验对超声法提取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超声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樱草杜鹃叶为原料,75%乙醇为提取液,m(樱草杜鹃)∶v(提取液)=1∶10,超声时间为60min,提取3次;在该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1.01%,RSD为0.43%(n=3)。结论:优选了樱草杜鹃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提高药材的利用率,为更好地利用该药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植物浸膏中筛选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为研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新药提供先导化合物.方法 建立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体外筛选模型,用改良Ellman比色法测定AchE的活力,随机筛选多种植物浸膏,对有抑制作用的浸膏进一步进行活性追踪,筛出活性物质.结果 追踪得抑制率超50%的两个单体化合物(东茛菪内酯和cannabichromeorcinic acid).结论 东莨菪内酯和cannabichromeorcinic acid可作为治疗AD的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