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误诊原因和诊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4年12月问我院收治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1例,回顾性分析21例病人的误诊原因、诊断要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结果及其预后。结果患者都有从初诊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的诊治史。21例患者都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的用量、时间因人而异,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有16例患者获长期缓解,有5例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治疗,有3例病程进展快发生“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死亡1例。尚无肝移植手术的病例。结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因不明,本病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治疗效果差。激素可以长期缓解部分病例,有复发病例;部分病例需长期口服激素治疗。激素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病程发展进程;部分患者病程进展速度快, 激素仅能使胆红素和转氨酶降低,不能阻断病程的进展,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其必然的结果,肝移植术是唯一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胃癌穿孔是晚期胃癌的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约占胃肠道肿瘤病人的 2 .1%~ 5 .3 % [1] ,处理困难 ,预后差。我院1991~ 2 0 0 1年行胃癌穿孔手术 17例 ,占同期胃癌手术病人的 2 .75 %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7例胃癌病人中 ,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2 1~ 82岁 ,平均 63岁。 5 0岁以上者 13例。并发中毒性休克 4例 ,糖尿病 3例 ,肾衰竭 1例 ,肺心病 1例。术前胃镜确诊 2例 ,术中确诊 14例 ,误诊、误治 1例。胃窦部溃疡型癌 15例 ,胃体部小弯侧溃疡型癌 2例。溃疡直径为 3~ 10cm ,其中直径≥ 5cm者 14例。穿孔直径为 0 .5…  相似文献   
3.
孙世杰  周先亭 《山东医药》2002,42(24):12-12
1991~ 2 0 0 1年 ,我院手术治疗患者胃癌穿孔 17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2 1~ 82岁。合并中毒性休克 4例 ,糖尿病 3例 ,肾功能不全 1例 ,肺心病 1例。术前胃镜确诊 2例 ,术中确诊 14例 ,术前、中、后误诊 1例。胃窦部溃型肿物 15例 ,胃体部小弯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猪和人体供肝的快速灌注和切取技术,以规范手术方法。方法 普通杂交品种猪30头,新鲜尸体10具,应用快速灌注和切取方法取得供肝。结果 动物实验及尸体取肝均获成功。猪的热缺血时间为加面,冷缺血时间2~3h,尸体取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3min,冷缺血时间4~8h,完成肝脏的灌注及切取时同平均21min。其中4例用于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中1例目前已健康存活376天,1例3个月后死于肝癌复发,另2例目前已存活6、7个月,肝功能正常。结论 快速供肝的灌注和切取方法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急性梗阻急诊手术39例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3.6%~18.5%。1997年以来,我院应用乌司他丁及奥曲肽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4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10年来收治多发肝囊肿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并同时性肝转移癌切除二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约有50%的结直肠癌最终发生肝转移。同时性肝转移约为15%~25%,异时性肝转移为20%左右。不经治疗的肝转移癌的中位生存期为5~9个月。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保证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我们在腹腔镜下完成了2例直肠癌根治术并同时性肝转移癌切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53-Bax线粒体凋亡通路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与胆管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PCR检测36例胆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抑癌基因甲基化诱导静止基因(TMS1/ASC)、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和p14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对p53基因外显子5~8进行DNA测序,分析以上基因的突变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24例(66.7%)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至少有1个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p14、DAPK和TMS1/ASC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5%、30.6%和36.1%。5例(13.9%)患者的癌旁组织中存在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其中TMS1/ASC启动子区甲基化3例(8.3%),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2例(5.6%)。DNA测序显示,22例(61.1%)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53基因外显子5~8存在突变。其中14例(38.9%)p53基因外显子突变伴1个以上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胆管癌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抑癌基因非甲基化及p53突变阴性组(4例)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0%、43%、28%,抑癌基因甲基化及p53突变阳性组(14例)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8%、5%、0%,前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后者(X^2=9.060,P=0.03)。结论p53-Bax线粒体凋亡通路中抑癌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是胆管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癌旁组织中TMS1/ASC和DAPK基因甲基化程度虽然较低,但可能对胆管癌有早期诊断意义。p53突变伴抑癌基因甲基化与胆管癌的病理生物学行为有关,趋向于较高的恶性程度和较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1例53岁男性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因查体发现肝右后叶占位以原发性肝癌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肝右后叶切除术,术后行肝介入治疗2次。3年半后半肿瘤复发,于2004-04-28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再次手术行肝右前叶肿瘤切除,同时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个月后肿瘤再次复发,再次入院行肝移植。术中见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血栓闭塞呈实性,术中取出门静脉内栓子做病理检查为机化血栓。手术不能行常规原位肝移植术,采用肝移植的特殊术式-腔门静脉半转位术。30 d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170 d后患者发生反复发作呕血、黑便和失血性休克,以黑便为主,共发生5次出血并住院治疗,14个月后死于肿瘤脑、肺转移。提示施行改良腔门静脉半转位术或扩张的内脏静脉血管搭桥术对预防消化道出血成为一种必要的补救措施。另外,在门静脉高压症切脾和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病率高,早期及时的抗凝治疗预防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为日后肝移植术创造条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