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胸腹部多发伤,损伤重、病情急、伤情复杂、容易并发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我院外科于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严重胸腹多发伤(ISS值>16)10例,现就其诊断与治疗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22~4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压砸伤2例,刀刺伤2例,坠落伤1例。闭合性损伤7例,开放性损伤3例。全组病人有肋骨多发性骨折8例,其中伴血气胸或血胸6例,伴肩肿骨、锁骨或胸骨骨折2例。合并肺挫伤或肺挫裂伤5例,心脏挫伤1例。9例病人有腹部脏器损伤。本组损伤的严重程度按Baker[1]提出的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将示踪剂行乳晕下注射与肿瘤周围注射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36例临床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术前18例患者于乳晕下注射1.0mCi的99mTc硫化胶体,另18例患者于肿瘤周围注射1.0mCi的99mTc硫化胶体,两组术中用手握式同位素探测仪确认有放射活性的SLN,行手术解剖出SLN,所取SLN单独送病检,相应腋窝行淋巴结清扫并常规病检。结果18例乳晕下注射发现SLN者17例,每例SLN平均数目为(1.3±0.7)枚,检出率为94.4%,SLN病检结果预测淋巴结的准确率为94.1%,假阴性1例,假阴性率为5.9%,18例肿瘤周围注射法的患者中发现SLN者16例,每例SLN平均为(2.1±0.9)枚,检出率为88.9%,SLN病检结果预测淋巴结的准确率为87.5%,2例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2.5%。结论核素法导航定位乳腺癌SLN能准确反映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同时乳晕下注射法比肿瘤周围注射法确定SLN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肝脏转移性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转移性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周予民马曾辰汤钊猷余业勤周信达1988年1月~1994年7月,我所共收治肝脏转移性平滑肌肉瘤(HML)15例,均行手术切除。现就其中资料完整的12例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潘生丁(DP)阻断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hENTs)后,5-氟尿嘧啶(5-FU)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Panc-1细胞分为hENTs未阻断组和hENTs阻断组,hENTs阻断组再根据DP浓度分为5μmol/L DP组和10μmol/L DP组。各组细胞分别在含有1.5×106ng/L 5-FU或不含5-FU的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改变。结果①各组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在含有1.5×106ng/L 5-FU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5μmol/L及10μmol/L DP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未阻断组(P<0.05),10μmol/L DP组又明显高于5μmol/L DP组(P<0.05);在不含5-FU的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各组之间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在含有1.5×106ng/L 5-FU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未阻断组细胞进入合成期(S期)的比例减少,停滞在合成前期(G1期),5μmol/L DP组及10μmol/L DP组的细胞进入合成期(S期)的比例较未阻断组进一步减少(P<0.05),且随着DP浓度的增加,细胞进入合成期(S期)的比例减少得更多(P<0.05),5μmol/L DP组和10μmol/L DP组进入合成期(S期)的比例分别是未阻断组的87.09%和74.06%。5-FU对细胞合成后期(G2期)的影响较小,除5μmol/L DP组较未阻断组G2期细胞数量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含5-FU的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各组细胞周期中各期无明显改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腺癌细胞株Panc-1中,DP阻断细胞膜上hENTs后,能显著增强5-FU对胰腺癌细胞促凋亡作用及抑制胰腺癌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这种增强作用可能与阻断hENTs后细胞内5-FU浓度提高有关,而与DP本身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术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0年3月,将我院12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随机分成传统脾蒂离断组(n=62)和二级脾蒂离断组(n=64),就胰瘘、脾热、脾蒂继发出血、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级脾蒂离断组术后无脾蒂继发出血;胰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脾蒂离断组(P0.05);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术可预防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术后脾蒂继发出血,预防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NSM)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接受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31例患者资料,与62例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照1:2进行配对研究.比较两组的局部区域淋巴结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NSM组和MRM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8个月和29个月.NSM组和MRM组的腋窝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6.65%和3.2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98).NSM组与MRM组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远处转移率均为3.23%,两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肿瘤远处转移率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为1.000).两组生存率分别为96.77%和98.39%,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1.000).两组的NAC坏死、皮瓣坏死、切口裂开、皮下积液和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严格入组条件和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可以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胃肠间质瘤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肿瘤。我院2001年1月~2004年5月收治的11例GIST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57~79岁,平均66.5岁。临床表现:腹痛合并腹块2例,单纯腹痛1例,单纯腹块3例,消化道出血2例,大便习惯改变1例。术前11例均行B超和CT检查仅1例未发现肿块,10例提示占位,1例行胃镜检查提示胃腔占位,未见溃疡。1例行肠镜检查提示盲肠占位,亦未见溃疡。病理诊断:胃间质瘤4例,小肠间质瘤5例,结肠间质瘤2例,所有肿瘤均为单发,直径3~15cm,免疫组化提示CD117和CD34…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6年收治的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56例患者中14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93例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30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0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7例单纯放疗,6例单纯化疗。14例于术后(局部切除术9例,单纯切除术3例,改良根治术2例)6个月至5年时局部复发,36例在随访4个月至6年时出现肺、肝、骨及脑部转移,35例在随访8个月至5年7个月时死于本病,9例死于其它疾病。经Kaplan-Meier生存率计算,其总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7%、59.3%及58.1%。结论: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并应选择改良根治的手术方式。合并症是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胸壁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transthoracic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ET)与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术(conventional thyroidectomy,CT)的创伤因素进行对比研究,探讨TET技术围手术期的创伤程度。方法:为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行TET及CT,每组各2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天血清中CRP、IL-6、TNF-α、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术后疼痛感受,5级评价法评估术后美容满意度。结果:TET组无中转常规手术,两组均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等严重并发症。两组CRP水平术后24、72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手术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容满意度TET组明显优于CT组(P0.001)。两组疼痛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手术效果相当,但切口隐蔽,美容效果突出;本研究未发现经胸壁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比传统手术有更严重的创伤反应,其生理和心理创伤总和小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