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1月~1995年12月对54例垂体瘤行伽玛刀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由3~18月,对资料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男22例,女32例。年龄10~63岁,病程1~16年,平均3.8年.诊断依据:①临床以头痛,视力视野损害和(或)内分泌功能障碍症状为主。②影像学检查:常规蝶鞍平片、CT及MR检查。③有关内分泌检查。④12例手术病理确诊,根据MR定位片确定肿瘤大小从6~52.8mm,平均26.2mm。 采用Leksell B型伽玛刀治疗,应用KULA程序进行剂量计算,尽量使肿瘤边缘达到满意覆盖,而到达视神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颅内多对颅神经浸润(附2例报告)MultipleIntracranialNervesInfiltratedbyMalignantLympnoma:2Cases郭轶虹吴锡标广州医学院二附院伽玛刀中心510260恶性淋巴瘤的颅内浸润,通常以软脑...  相似文献   
3.
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MRI影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表现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对MRI影像学上呈阳性的45例儿童与45例成人病毒性脑炎的MRI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病灶常为多发,常呈对称性.儿童累及丘脑几率(15/45,33.3%)远大于成人(1/45,2.2%),而累及大脑几率(28/45,62.2%)小于成人(34/45,75.56%).儿童临床表现较重,其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及肌张力增高的发生率较成人高,儿童组依次为68.9%(31/45)、53.3%(24/45)、42.2%(19/45)、40%(18/45),成人组依次为17.8%(8/45)、24.4%(11/45)、20%(9/45)、0(0/45).结论儿童与成人病毒性脑炎在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MRI能为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87例垂体病γ刀冶疗的结果。总有效率为90.8%(79/87例)。作者分析了与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结果表明:垂体微腺瘤、大腺瘤的有效率相近,治疗后12个月以内和12个月以上,以及腺瘤的类型不同其疗效有差异。作者认为:γ刀治疗垂体瘤是有效的。疗效与“判断疗效时机”、肿瘤分类有关,与瘤体本身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5.
伽码刀(r-刀)是治疗震颤麻痹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作者设计了一套MR定位的方法。本组27例均以震颤为主,近期症状改善为75%,未出现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伽玛刀术后MR影像学分析(附10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脑胶质瘤伽玛刀疗效及放射反应特点。方法 分类型分阶段对 10 6例脑胶质瘤患者伽玛刀术后复查的 189份MR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室管膜瘤及少枝胶质疗效最好 ,其次为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星形细瘤Ⅲ~Ⅳ级疗效欠佳。星形细胞瘤Ⅰ~Ⅱ级术后 1年内有效率高于术后 2~ 3年。术后第 2年是灶周水肿及特征性的放射性强化发生的高峰期。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尤其是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及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其放射反应性的灶周水肿及病灶强化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PC机上实现量化的PET图像坐标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引导伽玛刀治疗定位。方法对数字化的PET图像和MRI图像进行人工识别,通过确定变换比例,测量旋转角度和推算质心位移,得到坐标变换参数。结果基于三维刚体变换公式,得到一套PET与MR相应点位置坐标转换方法。结论PET图像在伽玛刀治疗定位方面是局限的;本方法基本达到伽玛刀定位精度要求,可为伽玛刀治疗功能性疾病提供一种可行的、量化的PET引导伽玛刀治疗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垂体大腺瘤伽玛刀治疗的适应证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58例鞍区垂体大腺瘤伽玛刀术后的随访分析,阐明伽玛刀治疗垂体大腺瘤的适应证及方法。方法:采用ELEKTA公司Leksell伽玛刀,对158例垂体瘤患者的肿瘤性质、治疗、随访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垂体瘤伽玛刀治疗控制率达98.1%,复发率1.89%。伽玛刀治疗后转归良好。结论:垂体瘤伽玛刀治疗效果理想,并与肿瘤性质有重要 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干海棉状血管瘤的诊断及应用伽玛刀治疗指标.方法对34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直径为0.8~1.8cm(平均1.28cm),病变中心剂量为22~45Gy(平均32.45Gy),周边剂量为9~14Gy(平均12.67Gy),进行治疗.结果随访5月-6年,经MRI复查19例,1例基本消失,10例病灶明显缩小,5例病灶大小不变无增大.1例术后半年局部出血,症状加重在外院行手术治疗,2例出现迟发性脑水肿,其余病例未见有症状加重.结论伽玛刀治疗脑干绵状血管瘤,对控制肿瘤生长,降低出血率,缓解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结节的MR动态增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正常前列腺和前列腺增生结节的MR动态增强特征。方法  5例健康志愿者和 63例疑前列腺病变患者MR平扫,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病变组 19例证实为结节样前列腺增生。对比正常前列腺中央叶和外围叶与前列腺增生结节的时间 -信号曲线。结果 正常对照组增强后至最大信号的时间:中央叶(2. 80± 0. 45)min, 外围叶 (2. 2±0. 45)min。最大强化率:中央叶 147%±16%,外围叶 110%±5%。前列腺增生结节组:于T2WI显示前列腺增生结节 42个,T1WI发现 1个。增强后,前列腺增生结节达最高信号的时间: (5. 23±1. 94)min(与中央叶相比,P=0.009;与外围叶相比,P=0.002),最大强化率 127% ±16% (与中央叶相比,P=0.011;与外围叶相比,P=0. 031)。结论 前列腺增生结节的强化时间较正常前列腺延迟,强化程度较中央叶低,较外围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