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体感染西里伯瑞列绦虫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宣传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和锻炼我国血防队伍的新生力量,激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血防事业,为我国血防事业培养人才,由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青年学术交流会将于2006年第4季度召开,届时将邀请国际及我国血吸虫病科研和防治领域著名专家和学者作专题报告。现将有关事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低剂量吡喹酮(75mg/kg×1d)反复治疗华枝睾吸虫重流行区人群的效果。方法 采用Kalo-Katz法对人群进行普查。结果 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73.1%,其中华枝睾吸虫感染率为37.3%。通过两年四查三治,56例被观察者的虫卵阴转率为76.8%,虫卵减少率达91.6%。结论 在华枝睾吸虫轻、中度流行区,采用该剂量组治疗人群,安全易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甲苯达唑药盐防治钩虫病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广西博白县采用1.88、2.25、4.5‰和6.0‰甲苯达唑药盐每人200g,分别供应4个村庄的村民煮菜服用防治钩虫病的效果,并对重点治疗观察的病例进行了淘虫。结果表明,患者于服药盐10d 后未再见排出成虫,虫卵相继阴转;人群经2个疗程即可将钩虫感染率控制到1%以下。以2.25‰的甲苯达唑药盐治疗方案,驱虫效果比较满意,现场防治效果可靠,药物副反应少而轻,无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4.
广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广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因素。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粪便虫卵检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蛲虫卵检查采用透明胶纸拭肛法,血清学检查采用ELISA方法,并进行绦/囊虫病问卷调查。结果土源性线虫(钩、蛔、鞭、蛲)、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为44.23%,检出7种虫种;其中,钩虫、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8.52%、23.25%、11.37%、19.85%和3.71%。桂东、桂南地区总感染率较高(59.72%、47.98%);学生总感染率(45.69%)较其他职业人群高;瑶族人群总感染率(76.77%)较其他民族高。≤15岁组人群蛔虫感染率较高,钩虫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鞭虫感染者主要为5~15岁儿童。绦虫病主要集中在桂北和桂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融水县绦虫感染率最高(8.46%)。结论广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12年前比较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桂东、桂南地区感染率较高;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吴钦华 《健康生活》2008,(10):19-20
伍某,喜吃海鲜及动物内脏,也喝些酒,于去年底体检中发现血尿酸增高,医生警告他最好复检,但他认为是体检前吃过塘角鱼的缘故,不以为然。时隔不久,右脚掌便发生了炎症,红、肿、痛、热,脚趾发硬,时有传导性的疼痛,走路都困难!去看医生时,仍然按炎症打针和服用抗生素处理,半个月后才缓解。在今年春节前,伍某因公事出差到广西边远山区,当时正值冰雪交加,脚穿着皮鞋都被冻僵了;因气温太冷,当地每天的菜谱都以火锅为主,还因应酬喝了些啤酒,连续数天后他刚回到省城,右脚掌处又发生了像前次样的疼痛,这次脚趾关节炎症更甚,只好再次看医生。医生提高了警惕,先做血液检验,发现尿酸增高至420umol/L,结合前次病史,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广西扇棘单睾吸虫5.8S rRNA序列及二级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广西人体扇棘单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和钩棘单睾吸虫5.8S rRNA序列及二级结构,探讨他们的进化关系.方法 提取广西扇棘单睾吸虫DNA,PCR扩增并测定5.8S rDNA序列;登录GenBank获取扇棘单睾吸虫和钩棘单睾吸虫5.8S rDNA序列.应用相关软件将5.8S rDNA基因转换成5.8S rRNA.采用Zuker算法,构建5.8S rRNA分子二级结构;计算3种吸虫间的遗传距离和同源性,分析5.8S rRNA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特征.结果 广西人体扇棘单睾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5.8S rRNA分子序列比较显示第81、83、84、129和143位共5个碱基发生变异,这些突变碱基均位于5.8S rRNA分子二级结构未配对碱基区,未引起5.8S rRNA二级结构的明显变化;与钩棘单睾吸虫比较,显示第13、27、49、66、99、152、157位共7个碱基发生变异,其中3个碱基发生在配对区,4个替代发生在未配对区,碱基变异引起两种吸虫5.8S rRNA二级结构的明显不同;广西扇棘单睾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和钩棘单睾吸虫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1和0.044,同源性分别为96.9%和95.6%.结论 广西人体扇棘单睾吸虫5.8S rRNA序列与扇棘单睾吸虫高度同源,二级结构无明显不同,与钩棘单睾吸虫同源性较低,二级结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控制蛲虫感染的有效方法,我们于1988年在博白镇幼儿园,对甲苯达唑药盐控制蛲虫感染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检查方法 防治前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每天晨间检查1次,连续5次。每个疗程治毕1wk,用同法复查1次。第3个疗程治毕半年,连续复查3d,以虫卵阴转率评价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广西部分人群蛔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韦青吴钦华1998-02-20收稿。作者单位:广西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南宁530021)我们于1988~1989年对全区20个县、市100个调查点的蛔虫感染率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抽样方法按我区分为东...  相似文献   
9.
10.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剂量、疗程的“丙硫咪唑”(中美天津史克公司产“肠虫清”片、批号8711038)对人体钩虫、蛔虫和鞭虫的疗效,于1988年3月~4月在钦州市尖山村进行了观察。于疗前用饱和盐水改良洪氏法对3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粪便检查。疗后3周同法复查,并设“噻嘧啶”片(杭州第一制药厂产,批号800601)作对照,结果:“顿服”丙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