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联合结膜印记细胞学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表参数的变化。

方法:选择2016-12/2017-12于福建省立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39例39眼。观察和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d,1wk,1、2mo的干眼症状评估OSDI量表。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5M)测量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以及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结果:术前,术后1d,1wk,1、2mo的OSDI量表的评分:9.30±3.80、19.8±3.42、33.2±5.63、18.8±3.49、20.3±8.65分(P<0.05); 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分别是376.00±73.88、289±69.50、243.02±80.81、336.72±81.60、346.70±67.35个/mm2(P<0.05); 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分别是6.91±4.52、6.12±3.55、5.18±3.37、6.28±4.70、5.96±3.17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分别是10.21±5.20、8.89±4.47、6.87±3.68、7.35±3.52、9.00±4.23s,术后1wk的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有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破坏眼表,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和结膜细胞损害于术后1d开始,术后1wk加剧,术后2mo患者的眼表状态仍然无法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改良环形支撑管置管术治疗深部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深部泪小管断裂58例(58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泪小管逆向置管联合远端支撑管缝线固定的改良环形硅胶支撑管置管术。术后随访(53.36±27.43)个月。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年龄9~76(39.52±14.86)岁,下泪小管深部断裂52例,上泪小管深部断裂5例,上下泪小管均断裂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以泪小管逆向置管联合远端缝线固定的改良环形支撑管置管术治疗深部泪小管断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免疫程序和途径制备抗血清的效价,并在免疫学溶血反应中的运用效果比较,寻求获取符合实验教学需要的高效价溶血素的较佳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s,SRBC)间隔1天和间隔3天腹腔、耳静脉免疫家兔,用血球凝集法浓度为1.5%SRBC悬液检测并比较两种免疫程序和途径所制备溶血素的效价结果免疫后获得的溶血素效价几何平均滴度,A组脱纤维绵羊RBC全血皮内多点注射家兔为1:22286.09,B组10%脱纤维绵羊RBC悬液耳静脉注射家兔为1:72407.73。结论 10%脱纤维SRBC悬液耳静脉注射家兔制备的溶血素效价高于脱纤维SRBC全血皮内多点免疫家兔,是获取实验教学用溶血素的较佳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不同强度和时间紫外线照射对大鼠泪膜稳定性和角膜组织的影响。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50只健康SD大鼠(6周,200~250 g)。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N和实验组A、B、C、D),每组10只, A、C组紫外线照射强度为142 μw/cm2,每次照射时长为8、12分钟;B、D紫外线照射强度为94 μw/cm2,每次照射时长为12、18分钟。共照射42天,每周照射3次,均间隔1天,照射后第14、28、42天,裂隙灯检查、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Schirmer I 试验(SIt)。49天时注射过量水合氯醛处死大鼠,制作角膜组织切片。主要指标 结膜、角膜、泪膜形态结构变化,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BUT,SIt值,角膜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裂隙灯检查显示B、C组对比,照射强度较高组比较低组睑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角膜混浊出现早且严重,较高强度组照射后出现角膜新生血管,较低强度组以泪液质和量改变为主要特征。A、C组对比,长时间照射组比短时间照射组角膜水肿、混浊和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早且严重,且长时间照射组睑裂区出现条状溃疡。荧光素染色显示,正常组染色评价结果为阴性,A组为阳性,B组为弱阳性,C、D组为强阳性。第42天,A、B、C、D组BUT值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第42天,实验组SIt值分别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均<0.01)。组织学观察显示,较高强度紫外线照射引起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基质层纤维细胞排列紊乱。较低强度短时间照射引起上皮层增厚。较低强度长时间照射引起角膜新生血管,基质层纤维细胞排列紊乱。结论 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睑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损伤、泪液质和量改变等眼表结构变化,这些变化随照射强度增大或照射时间增长而出现更早、程度更重。(眼科, 2017, 26: 96-10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