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静脉和硬膜外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0名择期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每组10名,分别记录患者手术结束后(0h).术后6h和手术次日晨的血压、心率变化和血中皮质醇、促肾上腺皮激素、β-内啡肽浓度变化以及镇痛效果评估(VAS)评分.结果 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硬膜外镇痛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患者术后血中ACTH及β内啡肽浓度明显下降,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选择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但两者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宫外孕的护理方法,重点对进行腹腔镜微创治疗的54例宫外孕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做好各种准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仔细观察监测和护理,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患者心理状况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早期急性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32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抗病毒药物、镇痛、营养神经药物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病毒药物、镇痛、局部神经阻滞及皮下03注射治疗。采用VAS评分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2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遗痛的发生率治疗组为O%,对照组为16.7%。结论:急性带状疱疹的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轻急性症状,还可以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临床用血量增大所致的血源紧张,以及输血所致的一些灾难性后果如HIV、HBV等感染,针对如何减少输血、节约血源,又保障病人的安全,医务人员开始投入更多的研究。本文报道了本院从1999~2001年利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结合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用于髋关节手术病人的观察,为临床对手术出血量多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术后镇痛与无术后镇痛对开胸术后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术后镇痛与无术后镇痛对胸部手术患者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42例肺癌手术患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并术后镇痛(GEA)组和全麻(GA)无术后镇痛组,每组24例,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手术2h、术毕、术后1d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皮素、C-反应蛋白、皮质醇的水平。结果GEA组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和血清皮质醇,术中、术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G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血浆去肾上腺素,术中、术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术中、术后均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全麻复合硬外腔阻滞可以减轻胸部手术的应激反应,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过程中运用异丙酚麻醉对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CPB下心内直视手术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与咪唑安定组各15例,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式.麻醉维持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0.5~4.0 mg/(kg·h),咪唑安定组采用咪唑安定0.03~0.2 mg/(kg·h)并吸入低浓度的氨氟醚或异氟醚.分别测定手术前(T1)、CPB0h(T2)、CPB5min(T3)、CPB停止时(T4)和CPB后1h(T5)等时间点NO和ET在外周血中的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的NO浓度均逐渐升高,异丙酚组在CPB前后的各个时间点的NO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咪唑安定组T4和T5与T1,T2,T3各个时间点相比NO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显著性.两组相比,在T4和T5,异丙酚组的NO浓度均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定异具有显著性,而CPB停止前各个时间点的NO浓度无明显差异.两组的ET浓度均逐渐下降,异丙酚组在CPB停止前后各个时间点的ET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咪唑安定组CPB停止时与CPB停止前的各个时间点相比ET浓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PB后1h ET浓度与CPB停止时相比显著升高并达到术前水平.两组相比异丙酚组的ET浓度在CPB停止时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而在CPB后1h却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两组在CPB停止前各个时间点的ET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异丙酚麻醉可以维持NO/ET的动态平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乌司他丁对对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抗纤溶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60例施行全髋、半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骨科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30例;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1h、给药后2h采血测定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PAGM)、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乌司他丁组用药后1h,APTT,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h,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h,PT、APTT、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h,PT、APTT显著性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PAG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适当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有抗纤溶、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作用,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胰腺炎手术患者脂氧素及核因子к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胰腺炎大手术成人患者3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组)和对照组(B组).乌司他丁组于术前、术后第1、2、3 d分别给予乌司他丁30万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各组于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2、3 d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分离单核粒细胞,利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EMSA)的方法 测定核因子кB(NF-кB)、TNF-ɑ、IL-6、IL-8的活性,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PCR)测定其基因表达.结果 乌司他丁组有防止术后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该药能有效促进脂氧素和抑制核因子кB基因表达,抑制TNF-ɑ、IL-6、IL-8等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产生对抗手术侵袭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作用.结论 乌司他丁对胰腺炎手术患者脂氧素、核因子кB、TNF-ɑ、IL-6、IL-8都有抑制作用,从而防止术后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降压前、达到目标血压时(T0)、维持目标血压5min(T1)、10min(T2)、20min(T3)、30min(T4)及停止给药后5min(T5)、10min(T6)、30min(T7)时,记录HR、MAP、CO、CI、SV和SVR,并记录瑞芬太尼复合SNP用量达到目标血压时间及停药后血压恢复时间。结果与降压前比较,T0~T6时HR减慢,CO、CI、SVR降低(P〈0.05),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7时HR、CO、CI、SVR和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T0~T6时CO、CI和SVR降低(P〈0.05),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SV降低(P〈0.05),T7时CO、CI、SVR和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