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橘红梨膏的质量标准进行修订.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橘红梨膏中化橘红和五味子进行鉴别.结果:薄层鉴别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本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橘红梨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控制透骨灵橡胶膏中冰片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冰片的含量。结果:此方法测定冰片的含量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59例淋巴结转移情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后腹膜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方法  5年来进行广泛性子宫和盆腔淋巴结切除的FIGOⅠ期和Ⅱ期患者 59例 ,其中 57例术前进行了间接法盆腔淋巴结造影。切除的淋巴结分装标记送病检。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者 1 8例 ,转移率 30 %。切除的淋巴结数目 1 3~ 35个 ,平均 2 2个。转移部位以髂内最多 ,其余依次为闭孔、髂外、髂总、腹股沟深淋巴结 ,右侧多于左侧 ,但P >0 .0 5。临床Ⅰ期淋巴结阳性 2 4 .3 % ;Ⅱ期 40 .9% ,P >0 .0 5。术前淋巴造影与术后病理相符 2例 ,不符 2 8例 ,二者无相关关系 ,P >0 .0 5。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问题不容忽视。目前采用的临床分期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盆腔淋巴结切除对临床Ⅰ期宫颈癌是必要的。淋巴结的转移部位无特殊性。间接法淋巴造影技术尚待改进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更是家庭的希望。所以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备受社会和家庭的关注,这也是衡量我国社会是否发展、国民营养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他们的发育状况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譬如家庭条件、遗传、营养供给、环境因素、地理位置、卫生保健等等。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成为医学卫生界以及整个社会的关注话题。本文探讨及研究了日托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椎、颈髓损伤后,其呼吸功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高位颈髓损伤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大。因此加强颈椎、颈髓损伤病人的呼吸道保护和管理尤为重要。作对此进行了综述,旨在不断提高对此类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从金环蛇毒中分离到一个神经毒—组分Ⅸ。该组分阻断小鸡颈二腹肌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断标本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标本对直接电刺激以及对高浓度钾离子的反应性仍然存在;组分Ⅸ使蛙缝匠肌终板电位,微终板电位振幅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失;但不影响微终板电位的发放频率,也不影响肌纤维的静息膜电位。实验表明组分Ⅸ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毒。  相似文献   
7.
平颏海蛇毒腺提取物用CM-Sephadex C25柱层析,经醋酸铵缓冲液梯度洗脱,获得19个蛋白组分。经离体小鸡颈二腹肌标本检验,其中14个具有突触后神经毒作用。组分XⅡ再经Sephadex G 50和CM-Sephadex C 50层析纯化后得到组分XⅢ-2-4,该组分用Sephadex G 50过滤呈单一蛋白吸收峰,经三种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电泳纯蛋白。其等电点为8.3,表观分子量为8200。小鼠ipLD_(50)为94μg/kg(86~102μg/kg)。其对小鸡颈二腹肌标本的神经肌肉传导的阻断作用经反复冲洗360min,结果表明是难于逆转的。根据氨基酸组成分析、分子量测定以及对神经肌肉传导阻断的难逆转结果,推测平颏海蛇神经毒素XⅢ-2-4可能属于突触后长链神经毒。  相似文献   
8.
孔健强  吴秀荣 《药学学报》1986,21(6):416-421
从金环蛇毒中分离得到一个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毒——组分Ⅸ。与通常的蛇毒突触后神经毒不同,组分Ⅸ对蛙腹直肌的乙酰胆碱量效曲线呈现非竞争性抑制。在有新斯的明存在时,高浓度乙酰胆碱使腹直肌产生相反的效应。在实验用浓度下,组分Ⅸ对125Ⅱ标记的眼镜蛇神经毒与电鳐电器官膜碎片的结合无显著影响。应用电压固定技术的研究表明,组分Ⅸ能够抑制终板电流,最后使其完全消失,且能缩短终板电流的半衰期。增加衰减速率常数α值;对终板电流的平衡电位无显著影响.实验提示组分Ⅸ是通过乙酰胆碱受体以外的作用方式产生阻断作用的,作用部位可能在终板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9.
自1998年以来,我们为探讨石膏外固定衬垫的性能,开始对120例下肢骨折病人试用厚度为0.3 cm的长筒天鹅绒袜作衬垫行石膏外固定,效果良好,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国内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工作方法[1],其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2].近年来,循证护理观念在护理领域逐步兴起[3],国内也发表了一些护理问题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4-5],为循证护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总的看来中国的循证护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循证护理的运用方法,现就近年来国内开展的循证护理临床工作的一些进展加以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