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在脑血疾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患者进行减影的方式扫描,扫描完毕后利用高级血管后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图像。结果在被检查的53例患者中有后交通动脉瘤8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9个,前交通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都存在动脉瘤5个。结论 MSCT对脑血管疾病的检查具有高分辨率,还有较高的影像质量,加上较先进的后处理软件,拓宽了MSCT脑血管病检查的适应征应用范围,并提高了诊断效能。还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层面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层面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CT血管造影技术,已被应用于心脑血管及全身血管疾病检查和临床诊断。MSCT扫描速度快,目前最快每旋转1周可采集64层图像,可以用薄层完成大范围扫描。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明显提高了血管的显示能力。本研究总结了MSCT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成像中的应用,讨论其扫描参数的优化及后处理技术。使其提高图像质量,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MRA和CT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与CTA的对比研究,初步探讨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能力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MRA和CTA检查,后处理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以DSA和动脉瘤夹闭术作为参考标准,比较MRA和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 在14例中,经选择性DSA和动脉瘤夹闭术证实21个动脉瘤,其中17个动脉瘤CTA和MRA均显示良好,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瘤颈宽度、瘤体最长径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RA发现的颅内动脉瘤敏感性为90.5%。CTA为95.2%。结论 MRA具有无创、费用低、无并发症、无放射性损害、空间分辨率高、不用造影剂即可明确诊断的优点,在评估动脉瘤及帮助确定治疗方案等方面能满足临床的需求,可以成为临床筛查大部分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验来探讨多层螺旋CT的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与扫描时所用螺距的关系,以便为优化设置扫描方案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方法在多台多层螺旋CT机上,应用不同螺距扫描线对测试模块,并将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扫描数据重建为层厚、间距均为0.625 mm的轴位像(axial image),以轴位像为基本元素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像,即多平面重组(MPR)。采用相同的窗宽(window width)、窗位(window level)显示各种不同扫描方案的MPR图像,鉴别线对测试模块的线径粗细级别,也就是在同一窗宽、窗位情况下对各组多平面重组图像空间分辨率进行评价。结果螺距Pitch&Speed(mm/rot)为0.531:1、10.62扫描的MPR图像可显示6个级别粗细的线径,对应的线对数是0.45 mm(11 LP/cm);而螺距Pitch&Speed(mm/rot)为1.375:1、27.50扫描的MPR图像只可显示4个级别的粗细的线径,对应的线对数是0.55 mm(9LP/cm);两种扫描方式的MPR图像空间分辨率差别明显。结论在使用对称型排列探测器的多层螺旋CT机时,如果加大扫描螺距,会使重组图像噪声增大,空间分辨率降低,图像质量变差。所以在患者清醒和配合良好又不要求高时间分辨率的情况下,要把扫描方案中的螺距因子尽量设为≤1或小螺距,减少大螺距对MPR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排VCTX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图像质量分析。方法:连续选取152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A组平均体重指数25.1,心率〈65次/min)行前门控扫描,根据患者的自动毫安量选择管电流及管电压。同时比较回归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的30例患者(B组平均体重指数25.7,心率〈72次/min)的剂量,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配对t检验,P〈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前瞻性门控横断面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射线剂量平均为(2.75±0.95)mSv,所获图像质量完全达到临床诊断需要,B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平均剂量为(18.2±2.9)mSv。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射线剂量减少了85.2%。结论:64排VCTX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横断面扫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也非常有效的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低剂量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multisliceCTcolonlgraphy,MS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临床拟诊为结直肠癌患者行结肠充气的低剂量50mAs16层螺旋CT扫描(MSCT),利用工作站的后处理软件可获得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haded.surfacedisplay,SSD)和透明显示像及CT仿真结肠内镜图像(CTVC)及结直肠黏膜剖开图像,将低剂量MSCT诊断结果与结直肠镜或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37例经手术或结直肠镜病理证实结肠癌29例和非结肠癌8例,低剂量MSCT正确诊断29例结肠癌病例(包括并发病灶及转移灶)中的28例和8例非结直肠癌中的5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55%(28/29),62.5%(5/8),89.19%(33/37)。结论低剂量MSCT是安全、无创、快速、全面评价结直肠癌的方法,可以完全替代钡剂灌肠检查,是结直肠癌筛选、术前分期、预后评估及术后随诊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清能谱CT扫描(GSI CT扫描)在骨科患者术后检查中的应用,同时研究能谱扫描图像与普通CT扫描图像的区别。方法选取6例人工关节和10例骨折金属固定术后随访复查的患者行能谱CT扫描。再应用GSI Viewer软件进行分析,金属伪影去除处理和三维重组,以原始图像为参照,对图像质量进行比较,观察GSI图像对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及人工关节的显示效果。结果高清能谱CT扫描图像较常规CT扫描图像的金属伪影明显减少,能够更清晰地显示人工关节的功能状况、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术的修复效果。结论高清能谱CT扫描,GSI在高的KeV区,可有效消除金属植入物伪影和射线束硬化伪影,最佳成像区间为100~140 KeV。利用GSI的合理区间可清晰显示术后的细微结构,图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假阳性图像不同于一般的伪影容易鉴别,由于它并不代表CT扫描层面组织结构的真实图像.如果把它混淆辨认为真阳性图像,常会导致不能诊断或误诊.现将我们科一台16排螺旋CT机,当球管处在寿命的末期时,扫描出现较特殊的假阳性图像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51例多层面螺旋CT(MSCT)脑血管造影检查,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将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扫描血管造影(M RA)诊断脑动脉瘤的对比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可疑为脑动脉瘤(AN)患者11例,均经CTA、M RA检查;男7例,女4例,年龄38~69(平均43)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例,单侧眼球不同程度的突出和视野改变2例,头痛及视物不清等症状1例。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手术,其余对症观察治疗。1.2成像技术采用美国GE公司16层螺旋CT行脑部血管造影扫描,技术条件为120 kV,300~370 mA,SFOV为25 cm,DFOV为18~23 cm,探测器组合16×0.626,准直10 mm,p itch 0.562:1,speed(mm/rot)5.62,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