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改制腰麻联合硬膜外穿刺针在腹腔镜疝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腹腔镜下疝修补缝合针多为Endoclose缝合针及针钩,或其改制品[1,2].我们将腰麻联合硬膜外穿刺针的针内针(细腰穿针)改制成Y字形针尖,叉送7号双丝线,硬膜外麻醉穿刺针行疝内环口缝合,2003年2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68例(79侧),取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自制腹腔镜疝修补针行腹股沟斜疝内环口关闭术1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内环口关闭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经验。方法自制腹腔镜疝修补缝合针行腹腔镜下内环口关闭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4例。结果154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2d。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关闭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简单、安全、可行、效果好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我院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发生的主要并发症为: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8.3%(5/60)、腹股沟区血清肿6.7%(4/60)、疝复发3.3%(2/60)、补片排斥反应1.7%(1/60)。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多与手术方法和操作有关,降低复发和并发症的关键是熟悉"耻骨肌孔"薄弱区的解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改良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改良TAPP疝修补术与50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二组患者均随访18个月以上,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出现血清肿4例、神经痛3例、伤口感染1例,复发1例;开放手术组术后发生血清肿3例、神经痛2例,复发2例.二组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TAPP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美容、复发率低等优点,是目前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热毒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方法将15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55例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每天0.5~0.8ml/kg加入5%葡萄糖静脉滴注,浓度为100ml/L以上;对照组53例单用利巴韦林每天15mg/kg静脉滴注;治疗Ⅱ组50例同时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剂量同前。3组疗程均为3d。结果治疗Ⅰ、Ⅱ组总有效率94.5%和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疗效。  相似文献   
6.
改良经腹腔置补片法腹腔镜疝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经腹腔腹膜外补片疝修补术和腹腔置补片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探讨改良经腹腔置补片腹膜瓣覆盖补片法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改良经腹腔置补片腹膜瓣覆盖补片法腹腔镜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22例。单侧疝18例,双侧疝4例。其中复发疝2例;斜疝15侧,直疝11侧。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70min。术后并发疝囊血肿3例,无其他并发症;住院2~5d,平均3d。结论该术式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实用的腹腔镜疝修补方式,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短期和长期肿瘤预后的评价。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66例行根治手术的右半结肠癌病例资料,其中2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0例接受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为(31.6±6.8)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68.9±21.5)ml(t=8.552,P<0.001)。开腹组获取总淋巴结(17.6±3.3)枚,明显少于腹腔镜组的(20.6±4.8)枚(t=3.012,P=0.004),但两组患者在阳性淋巴结个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1,P=0.697)。腹腔镜手术可明显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分别为11.5%和20.0%(χ2=0.812,P=0.367)。腹腔镜组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和57.2%,开腹组分别为75.0%、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 结论腹腔镜辅助联合CME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其短期预后优于开腹手术,长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近。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甲床常因使用木竹器时不慎被木或竹刺刺入甲床中,处理较困难。作者的方法,是首先将被刺手指消毒,被刺指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278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断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DVT患者共278例,初诊误诊率为20.1%(56/278),采用D-二聚体检测后初诊误诊率由28.7%(2005年7月前)下降为11.1%(2005年7月后)(P<0.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患者245例(254条肢体),其中196例(202条肢体)患者采用全身静脉溶栓[113例(117条肢体)]或患肢足背静脉溶栓[83例(85条肢体)](溶栓组),溶栓治疗后2周,溶栓组与未溶栓组[49例(52条肢体)]患肢周径缩小治疗有效率(97.5%vs 80.8%)及患肢周径缩小所需时间[(6.1±1.2)天vs[(7.9±2.5)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溶栓组与未溶栓组出院前后彩超检查溶栓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5)。相对于全身静脉溶栓治疗,患肢足背静脉溶栓对患肢周径缩小程度和彩超检查的血栓情况无明显改善(P=1;P=0.2932),但可以有效缩短患肢周径缩小所需时间[(5.8±1.3)天vs(6.6±1.9)天,P<0.001]。慢性下肢DVT患者33例,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率为87.9%(29/33)。结论 D-二聚体检测简单、快速并且无创,联合超声多普勒检查是基层医院诊断DVT的首选手段。患肢足背静脉溶栓安全性较好,可加速症状缓解,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创伤性腹腔内出血救治效果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和总结253例创伤性腹腔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3例入院后确诊时间:10min~20h,平均50min;非手术17例,手术236例;单个脏器损伤152例,2个或多个脏器损伤84例;治愈239例,死亡14例,其中术前死亡8例,术中或术后死亡6例。结论:腹穿和B超等检查是诊断腹腔内出血的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