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C)是特定免疫功能障碍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主要治疗药物是类固醇激素和抗炎药。但这些药物不能彻底治愈UC,并有副作用。NF-KB是一种与许多基因的转录启动有关的核因子。它是Rel/NF-kB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成员。通过靶基因的表达产物,NF-kB参与免疫反应、感染、炎症以及细胞调亡、细胞周期和分化的调控,故与人类多种疾病,如炎症、肿瘤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如何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来控制相关疾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将Rel/NF-kB信号传导通路与UC的生物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吴礼国  曾丽 《四川医学》2011,32(6):892-893
目的测定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胸、腹腔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和相关性,初步评价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测定在积液良恶性质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并了解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的相关性;对血液和胸、腹腔积液中生存素测定在胸腹腔积液性质判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均明显高于良性积液患者(P〈0.05);患者血液和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具有良好相关性(P〈0.01)。结论血液和胸、腹腔积液中生存素含量可能成为胸、腹腔积液良恶性质判断的一个有较高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我科1997年至1999年对不咳痰或反复痰检3~6次结核菌阴性,临床表现或X线又不能除外肺结核的74例可疑肺结核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FB)刷检、灌洗、活检,术后24 h留痰等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郝敏  吴礼国 《华西医学》2015,(2):211-2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部位感染(SSI)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目标性监测的外科手术患者1 761例,应用PDCA循环法,对影响SSI的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和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结果经过2~4个循环的管理后,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用药率逐步下降,该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309.513,P<0.001),术前、术中、术后各项预防控制措施落实良好,在大幅降低手术切口预防性用药率的情况下术后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变化(χ2=1.474,P=0.669)。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SSI,能实现过程、环节、结果的全面质量管理,促进SSI控制的持续改进,使SSI管理质量呈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EVB(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同内镜治疗方法的对EVB消除的疗效。方法选取67例EVB患者,分为三组;研究组采用EVL+EVS方式治疗,对照组A、对照组B分别单用EVL与EVS方式治疗,比较三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如近期出血率、晚期出血率、死亡及其他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82.6%,对照组A治愈率为81.0%,对照组B治愈率为69.6%;研究组不良情况整体发生率明显更低;研究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EVB采用EVL与EVS联合的内镜治疗方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内镜下安置可回收覆膜金属支架与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务为支架组12例,肉毒素组1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3、6、12月的有效率、吞咽困难症状评分、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支架置入治疗组3、6、12月后症状缓解率为100%、100%、91.6%,肉毒素组缓解率为92.8%、71.43%、35.7%.②治疗后6、12月食管支架组吞咽困难评分改善程度优于肉毒素组(P>0.05).③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食管支架组均高于肉毒素组(P<0.05).结论:可回收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但医疗费用相对较高,是年轻、难治性或经济状况较好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调控小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运动的机制。方法:建立BALB/c小鼠皮下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10 mg/kg淫羊藿苷(低剂量组)、20 mg/kg淫羊藿苷(中剂量组)、40 mg/kg淫羊藿苷(高剂量组)、5 mg/kg阿霉素(阿霉素组)腹腔给药干预,干预25 d后取出瘤体,检测瘤体重量和体积,并根据小鼠存活情况绘制生存曲线;TUNEL染色观察瘤组织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qRT-PCR检测瘤组织中生长和运动标记分子基因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和核因子κB(NF-κB) p65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淫羊藿苷及阿霉素干预后,移植瘤的重量、体积,瘤组织中Ki67、VEGF的阳性表达率,Ki67、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β-catenin蛋白表达量、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小鼠的25 d存活率、瘤组织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抑制β-catenin和NF-κB p65的活性下调增殖及运动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从而调节小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148例首发症状特点,以期能尽早诊治,降低肝癌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2月~2007年6月收治的1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首发症状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其首发症状分别为上腹疼痛89例,腹胀10例,黄疸11例,水肿(腹水、双下肢浮肿)14例,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6例,腹泻6例,发热3例,低血糖2例,急腹症2例,无症状体检发现2例,其他3例.肝癌患者病史中多具有乙型肝炎、肝硬化、饮酒史等危险因素;B超、CT及甲胎蛋白(AFP)对肝癌的确诊特异性较高.结论:注重对临床表现的分析并结合常规辅助检查可以较早的发现原发性肝癌,从而改善肝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 (UC)是特定免疫功能障碍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治疗药物是类固醇激素和抗炎药。但这些药物不能彻底治愈UC ,并有副作用。NF κB是一种与许多基因的转录启动有关的核因子。它是Rel/NF 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成员。通过靶基因的表达产物 ,NF κB参与免疫反应、感染、炎症以及细胞调亡、细胞周期和分化的调控 ,故与人类多种疾病 ,如炎症、肿瘤的发病关系极为密切[1] 。如何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来控制相关疾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将Rel/NF κB信号传导通路与UC的生物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