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护理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亦是目前美国和欧洲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最常见的单一病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肾脏代替疗法,在晚期肾功能衰竭时应采用透析疗法且开始透析要早,透析指征是血清肌酐〉530μmol/L,Ccr〈15~20ml/min[1]。  相似文献   
2.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保证常规和急诊病人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排班方法。方法 :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 ,动态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营造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结果 :护理工作质量、效率和病人满意率等明显提高。结论 :根据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量安排护理人员班次的排班方式 ,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提高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王慧  吴明歌  马志芳 《武警医学》2009,20(10):957-95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血液透析患者中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失明是血液透析患者中一组特殊群体,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7名地震伤引起挤压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伤员实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CBP)的护理方法和要点.强调实施有效CBP治疗,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血管通路,严密监测伤员出入量平衡,提供稳定的内环境,加强对血管通路和血滤器凝血的监测和快速处理,并对伤员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本组7名伤员,治愈2例,肾功能恢复4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功能动静脉内瘘肢体固定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和传统治疗中覆盖胶布固定方法,均在透析开始时应用,观察透析的患者在12个月治疗期间,比较2组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2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87.305,140.466,15.153,P=0.000);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5);结论多功能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对内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应用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合理剂量.方法 选取38例HD患者,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给予6种抗凝方法.小剂量UFH组(10例):uFH首剂35 U/kg,追加10U·kg~(-1)·h~(-1);小剂量UFH+预冲组:病例和UFH剂量同小剂量UFH组,并HD前给予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大剂量UFH组(10例):UFH首剂55 U/kg,追加16 U·kg~(-1).h~(-1);小剂量LMWH组(10例):透析前30 min法安明60 U/kg(3500 U)静脉注射;小剂量LMWH+预冲组:病例和LMWH剂量同小剂量LMWH组,并HD前给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大剂量LMWH组(8例):透析前30 min法安明80 U/kg(5000 U)静脉注射.分别在透析前管路动脉端、透析2 h管路动脉端和静脉端、透析结束管路动脉端采血,利用Sconoclot血凝分析仪测试玻璃珠活化凝血时间(gbACT)值、凝结速率(CR)值和血小板功能(PF)值.结果 (1)小剂量UFH组和小剂量UFH+预冲组:与HD前比较,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的gbACT值均明显延长、CR值明显减少,HD结束后gbACT值和CR值无明显变化;但2组间各个时点的各种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别.(2)小剂量LMWH组:各个时点的gbACT值无明显差别;与HD前比较,CR值在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均明显减少,但HD结束后无明显变化.(3)小剂量LMWH+预冲组:与HD前比较,gbACT值HD 2 h动脉端明显延长,但HD 2 h静脉端和HD结束无明显变化;CR值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均较小剂量LMWH组进一步减少,但HD结束后恢复至透析前水平.(4)大剂量UFH组和大剂量LMWH组:与HD前比较,在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以及HD结束,gbACT值均明显延长,CR值明显减少.结论 小剂量UFH抗凝效果充分、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小剂量LMWH可达到一定的抗凝效果;大剂量UFH和LMWH可引起出血风险;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增加小剂量LMWH抗凝效果,但也增加HD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提高血压监测及控制的质量。方法选择血透6月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n=12)和同时期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GN组,n=40),测量血透前基础血压及血透0 h、1 h、2 h、3 h血压,计算各时段血压变化值;进一步将DN组分为老年组(≥65岁,n=7)和非老年组(〈65岁,n=5),分析其血压变化特点。结果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CGN组(P〈0.01);2组间血透各时段血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老年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47.6%,高于非老年组(P〈0.05),但2组间血透各时段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老年糖尿病者更易于出现血透中低血压,在血透时更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提高血压监测及控制的质量。方法选择血透6月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DN组,n=12)和同时期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GN组,n=40),测量血透前基础血压及血透0 h、1 h、2 h、3 h血压,计算各时段血压变化值;进一步将DN组分为老年组(≥65岁,n=7)和非老年组(〈65岁,n=5),分析其血压变化特点。结果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CGN组(P〈0.01);2组间血透各时段血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老年DN组血透中低血压发生率为47.6%,高于非老年组(P〈0.05),但2组间血透各时段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老年糖尿病者更易于出现血透中低血压,在血透时更需要加强血压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