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周期中因卵巢反应不良而取消周期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2 0 0 0年 1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接受超促排卵周期因故而取消周期 47例进行分析 ,选择与取消周期者同日或最接近日进入周期接受超促排卵并完成移植周期的 7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超促排卵周期中因卵巢反应不良而取消周期 34例 ,占 6 .9% ,反应不良组平均年龄及不孕年限均较对照组长 (P <0 .0 5) ,基础FSH >8IU/L和 /或E2 >50pg/ml反应不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反应不良组Gn起始用量及每日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结论 :反应不良的原因为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体内存在Gn抗体 ,原因不明 ;加大Gn剂量、降低GnRH -a用量、合用生长激素为常用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克罗米芬兴奋试验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兴奋试验(CCT)在不孕妇女中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666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35岁)461例为高龄组,B组(〈35岁)205例为低龄组,另取156例年龄〈35岁、非女方不孕原因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试者进行CCT。结果CCT异常发生率A组、B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7.76%、34.14%、2.56%,A组及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基础卵泡刺激素(FSH)〈10IU/L、雌二醇(E2)〈180pmot/L的不孕患者CCT异常发生率分剐为17.46%、24.19%,均明显低于FSH≥10IU/L、E2≥180pmol/L患者的64.19%及39.4%(P〈0.01)。结论CCT预测卵巢储备功能较基础FSH更敏感,CCT可作为常规了解卵巢储备功能的一项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吴江市肠道线虫病流行动态。方法在吴江市平望镇莺湖村人群中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线虫卵,阳性者及重点人群进行驱虫服药和健康教育。结果5年共粪检5 757人次,查出肠道线虫感染者147人次,平均感染率2.55%。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96%、0.49%、0.24%。重复感染率为20.30%,是新感染率1.96%的10.36倍。结论在人群肠道线虫病有效控制的吴江市,仍有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和人群,有必要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进体外受输(IVF)操作环节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741个治疗周期分三阶段分析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等。第1阶段采用大部分B2培养液及少量IVF20培养液、高纯人尿促卵泡生长素促排卵;第2阶段采用IVF20培养液,高纯人尿促卵泡生长素及少部分人基因重组促卵泡生长素(果纳芬)促排卵;第3阶段IVF20培养液及果纳芬促排卵。结果:第1阶段:进周数为187个周期,取卵169个周期,周期取消率为9.6%,平均获卵数为14.7个,受精率为63.2%,卵裂率为95、5%,临床妊娠率为20.8%,多胎率为15.1%,种植率为7.5%,流产率为9.0%,宫外孕率为3.0%。第2阶段:进周数为303个周期,取卵285个周期,周期取消率为5.9%,平均获卵数为15.6个,受精率为74.9%,卵裂率为93.7%,临床妊娠率为31.7%,多胎率为34.2%,种植率为14.9%,流产率为19.5%,宫外孕率为2.4%。第3阶段:进周数为301个周期,取卵287个周期,周期取消率为4.7%,平均获卵数为1467个,受精率为80.4%,卵裂率为93.6%,临床妊娠率为38.6%,多胎率为26.9%,种植率为18.3%,流产率为10.8%,宫外孕率为1.1%。结论:改进体外受精的环节可提高妊娠率。对IVF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是IVF成功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19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冻融胚胎移植在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年龄、子宫内膜厚度、血E2 水平和胚胎质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1)临床妊娠组 ,胚胎解冻复苏后的细胞完整率为 90 96% ;显著高于非妊娠组的 86 80 % (P <0 0 5 )。 (2 )不同年龄组、不同子宫内膜厚度组和不同血清E2 水平组间 ,妊娠率的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解冻复苏后细胞完整率反映胚胎质量 ,能有效预测冻融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102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021例通过ART获得的临床妊娠者,通过直接询问或电话随访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1例妊娠者中,分娩838例(82.08%),单胎642例(76.61%),多胎196例(23.39%),流产132例(12.93%),异位妊娠41例(4.02%),分娩情况失随访10例(0.98%),畸形儿10例(1.19%),分娩男婴540个、女婴495个,新鲜胚胎移植后早期流产率为10.76%,明显高于冻融胚胎移植(FET)后的5.08%(P<0.01),多胎的早产率、剖宫产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P<0.01)。结论重视ART技术带来的多胎、早产、流产及异位妊娠等并发症,密切关注ART后代的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术后14天及16天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预测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对采用IVF—ET术助孕后血β-HCG阳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监测术后14天及16天血β-HCG水平,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血β-HCG水平与妊娠结局明显相关。移植术后14天血β-HCG〈50IU/L者,92.31%有不良妊娠结局,β-HCG≥50IU/L,但2天后不能成倍增长者,57.38%有不良妊娠结局,2天后能成倍增长者仅8.9l%有不良妊娠结局。结论:IVF-ET术后14天及16天监测血β-HCG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965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本中心2 001年1月1日-2002年9月30日两年来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情况.方法使用GnRH-a/FSH/HMG/HCG超促排卵方案行常规IVF或ICSI及冻融胚胎移植.分析比较2001年于2 002年两阶段的临床结果.结果2001年进行490个开始周期,完成移植周期42 3个,临床妊娠率为28.1 3%,受精率为6 3.17%;2002年进行475个开始周期,完成移植周期382个,临床妊娠率为36.91%,受精率为76.17%.2002年临床妊娠率及受精率均较2001年有明显的提高,分别为P<0.01、P<0.001.2001年进行69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19个周期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27.5%,2002年冻融胚胎移植208个周期,65个周期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31.3%.结论实验室人员操作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的提高及实验室环境逐步稳定是提高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及时发现宫腔内病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0例超声宫腔造影检查的资料。结果 :430例超声宫腔造影检查中 ,发现宫腔内异常者共 76例 ,异常检出率 1 7.7%。结论 :在辅助生殖工作中 ,B超下宫腔造影检查是了解宫腔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对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影响。方法在已有冷冻胚胎拟做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中,选择自然周期有排卵的患者,在胚胎移植当月,设立单纯西药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加用中药为治疗组,观察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后2周血清雌激素(E2)水平、孕激素(P4)水平。结果治疗组的临床妊娠率(47.37%,36/76例)及种植率(22.38%,47/210个胚胎)高于对照组[32.14%(54/168例),16.09%(74/460个胚胎),P〈0.05];子宫内膜厚度、E2和P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在自然周期FET中对提高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